省长手机被打爆的制度困局
(2008-08-07 14:48:59)
标签:
房产省长困局经济适用房江西财经 |
省长手机被打爆的制度困局
雪里埋
为使经济适用房建设、配售过程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便于群众监督,江西省政府日前向社会公布了省长手机号。据悉,由于民众反响热烈,省长手机被打爆,接听人员增加到8人,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目前已经打坏两部手机,且由于手机热得发烫,工作人员只得“用毛巾包着手机接听”。估计是招架不住了,最新的消息是江西又推出“省长信箱”等六条举措。
姑且认为江西的做法不是一场秀,也必然遭来外界一片质疑。比如,公布省长手机意味代替了政府纠错机制,凡事“一把手”亲自抓,实则造成权力越俎代庖,也帮有关部门推卸了责任,政府陷入低效运转状态。而另一方面,省长热线意味着,放弃了正常的维权渠道,而放大了人治色彩,建立在长官意志的基础上,这“和古时候拦轿喊冤并没啥区别”。关键是效果难尽人意,手忙脚乱的局面已经不言而喻了。
显然,这里令人诟病的是,省长的长官意志代替了制度建设。但问题在于:当地政府并非不注重制度建设,而是制度再怎建设,对于经济适用房的问题也无能为力。据悉,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和困难家庭住房难的问题,江西去年就出台了政策,还编制了“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百题解答”,许多题目就是省长吴新雄直接动笔的。但是,在经济适用房的目标面前,人们悲哀地发现,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居然失灵了,违规违纪的行为层出不穷。
因此,实际的情况是,并非不想仰仗制度,而是制度在这里已经无可仰仗;也并非想用省长的长官意志来代替制度建设,而是制度失效之后的无奈之举。恰恰相反,之所以祭出省长手机的“超常规”手段,倒是为了让经济适用房的制度进行下去。然而,在制度走投无路的地方,长官意志也难有作为,手机再怎么打爆也没有用。值得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经济适用房的制度和政策为什么失灵?
众所周知,经济试用房其实就是以一种相对便宜的价格为中低收入群众提供的住房。这实际上相当于政府直接干预房价,形成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的局面,为贪污腐败、违规违纪行为提供了土壤。因为这类房子主要是通过申请批准,按计划分配,并非通过市场的自由买卖。那么有权批房的就有腐败发财的机会,而有关系走后门的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造成的结果是:政府没有照顾到低收入人群,却可能照顾了中高收入人群,与政策目的背道而驰。
如果我们认为“居者有其屋”是政府应该承担的社会保障义务,那么这种保障职责应该通过大力建设廉租房以及提供住房补贴等方式来实现,而不是以有形之手直接干预市场。这种干预,增加了政府的权力以及滋生腐败的空间;而为应付这种局面,又不得不浪费行政资源来厉行监督。与此同时,政府预设的目标,仍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经济适用房政策本身存在的“制度困局”。公布省长电话是个明证——它并非什么高招,而不过是在推行政策时捉襟见肘、应接不暇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