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门狗"颈上拴着链子,叫得再响也没用

(2006-09-14 14:55:43)
要“审计风暴”,更要财政公开
雪里埋
 
审计署这两天又刮起来了一阵“审计风暴”,公布了42个部门单位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数据仍然触目惊心,如:教育部应缴未缴四六级考试费达4771万、北京铁路局违规动用1.64亿元修建别墅式酒店、体育总局挪用2787万彩票金炒股、国务院三峡办违规申请、出借三峡工程建设资金1000万元……几乎每个部门都榜上有名。
 
岁岁年年花相似,“审计风暴”是刮了又刮,然而这些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并不见好转,被审计出来的问题似乎还在水涨船高。李金华自称国家财政的“看门狗”,但人们越来越怀疑,这条“看门狗”虽然气势凶凶、叫声响亮,却对那些从门口进出自如的人无可奈何。显然,要保护公共财政的安全和效益,仅仅有“看门狗”报警的“审计风暴”是远远不够的,公共财政从门里到门外的全部流程都应该无条件地暴露在阳光之下。
 
这就是以预算制度为核心的财政公开。公开与透明,可以说是现代政府公共财政的基本原则。如果说一个公民有权保持自己的隐私,那么政府就没有权利这样做。包括财政在内的公共事务都必须要向民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公共财政的公开,包括: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在规定的时间公布全面财政信息、公开预算编制、执行和报告等。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政府部门的财政活动应该经过权力机关的审议批准,也就是说在哪里花钱、花多少钱,并不是政府部门自己说了算的。这就是所谓预算的“硬约束”。
 
然而,在我国现实的公共财政决策中,预算“硬约束”却不尽人意,往往是预算“软约束”,甚至预算的“无约束”。比如,即使是人大开会审议有关财政的预算报告,一般也不涉及具体的项目,而往往也只有一个大概的总数。建国以来,我国只有两项工程是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一是1956年批准的黄河规划和三门峡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二是1992年批准的三峡工程建设项目。甚至连投资总额比三峡工程还要大(3500亿元)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没有经过人大审议就已上马。政府和政府部门对于预算的编制、预算的项目规划、工程的上马,往往具有自作主张的权力。
 
这就必然导致政府部门的预算和执行缺少透明度。于是,列入预算的公共资金也可以挪用、占用,而许多的收入和支出则未被列入预算之中。有了预算还有“预算外”,有了“预算外”还有“制度外”。每次“审计风暴”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都大同小异,根源就在于:公共财政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暗箱操作,公众面对的是“无知之幕”,也就难以知晓和监督。于是,只有等到每次“审计风暴”刮起,人们才大惊失色、瞠目结舌,而这“审计风暴”揭露出来的问题也许不过是冰山之一角而已。
 
事实上,缺乏公开和透明的财政制度,也是审计暑不能承受之重。毕竟,审计不过是财政预算制度的一个环节而已。如果,预算的编制不公开,预算的执行和决算不公开,而最后的追究责任不公开,那么审计结果的公开也无济于事。不要忘记,“看门狗”再称职,它也只有吠叫的权力,何况它的颈上还拴着一条铁链。只有把公共金库的房顶打开,让整个财政流程都曝晒在阳光之下,接受众目睽睽的监督,才能真正约束政府部门的权力,从源头上杜绝公共财政的种种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