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2006-05-21 22:34:59)
分类: 时评
为本报教育周刊配发评论

你家孩子是天才(家家有天才)
雪里埋
 
试想一下:假如当年的郑渊洁循规蹈矩,没有将老师的命题作文改作《早起的虫子被鸟吃》;又假若当年的他是个对老师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在老师羞辱时不再坚持己见、据理力辩,更没有拉响手里的鞭炮……那么,很不幸,现在的郑渊洁极可能是个默默无闻的人,或者顶多是一个混到作协的平庸作家。
 
一个“童话大王”就这样被扼杀。罪魁祸首不是别的,就是缺乏自由的学校教育。当然,非常幸运的是,郑渊洁逃离了学校的牢笼,而遵循自己的兴趣,让写作天分尽情挥洒。于是,“童话大王”横空出世。
 
实际上,郑渊洁的故事并非孤例。他让儿子退学回家,自己编写教材施教可谓相映成趣、一脉相承;以韩寒为代表的80年代天才少年,放弃学校教育,而走上成材道路的案例也层出不穷;而家长对于现有学校教育备感失望,要让孩子回家自己培养的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胜利大逃亡”,学校教育应该感到无地自容。
 
当然,更多的家长可能会说:郑渊洁、韩寒们可是“天才”,常人望尘莫及也。的确,并非人人都可以做郑渊洁,也并非每个孩子都可以做韩寒。但是郑渊洁、韩寒的成功,并非因为他们是人们常常自叹弗如的“天才”,而是因为他们潜质中的天才成分得到了充分挖掘和自由发挥。
 
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郑渊洁、韩寒是天才,那么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家长们完全应该相信:你的孩子同样是“天生我才”,因为他身上总是存在与众不同的地方,有着别人没有的特质和优点。如果这些特质和优点能够得到充分挖掘和尽可能的发挥,那么你的孩子同样是天才。
 
罗丹说,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不是也可以说,我们的孩子并非缺乏天才,而是缺少发现;你的孩子不是没有天才成分,而同样是缺少发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家长首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伯乐,给他们的天性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发现其崭露头角的天分。所以,郑渊洁告戒:必须不停地鼓励和赞扬孩子的所有优点和缺点,目的是让让缺点变优点,让优点变天才!
 
我之所以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是因为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有特殊天分;而差异事物的存在和个性化人才的涌现,正是美好世界的证明,也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哲人说,参差乃幸福之源;而尊重孩子们千姿百态的天性,何尝不是如此。但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当学生为分数和文凭疲于奔命,当老师们习惯于照本宣科,当学校成为“模式化人才”加工厂……实际上意味着,孩子们的天才被无情扼杀,社会的幸福之源也随之干涸。
 
郑渊洁母亲一语中的:哪儿人多,就不要去哪儿。大家蜂拥而上争走阳关道,意味着千人一面、灭绝个性的教育模式;我走我的独木桥,则意味着孩子个性得到尊重,天分得到张扬。在成材路上,每个孩子都应该用自己特有的方向和轨迹。
 
须知,这是一个各种社会流动机制正常化的时代,这是一个社会活力被日益激发的时代,这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精彩纷呈的时代。社会丰富多采的人才需求,需要孩子们保持个性、激发天分,各走各的路。郑渊洁、韩寒们这样的“异端”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实际上也得益于这样的开放时代。
 
当然,虽然家长可能是孩子天分的发现者,但更重要的发现者和培养者本应该是学校。实际上,也的确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可以效仿郑渊洁,让孩子在家,自编教材,施行个性化教育。时间精力、经济状况、家长水平,这些条件或许都不允许。所以,“私塾教育”的实践者郑渊洁也澄清:他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是个案,难以推广。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不得不将孩子的成材,寄希望于学校教育。
 
因此,不妨再试想一下:假如当年在郑渊洁写《早起的虫子被鸟吃》的时候,老师没有羞辱他,而是鼓励他、表扬他;假如学校的教育不是用千篇一律来压制孩子的天性,而是能够在因材施教中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的想象力充分涌流……那么郑渊洁不用退学,他将接受更为全面的学校教育,照样能够成为今天的“童话大王”,且成材道路更为顺畅。
 
是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如何让他们的天分锋芒必露,如何让更多的天才脱颖而出,是该到现行的学校教育面壁反思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