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的哥”并无群体示范价值

(2006-03-27 13:32:01)
分类: 时评
靠,今天火箭又输了!最后关头输了.

 
“神奇的哥”并无群体示范价值
 
近日来,各地媒体都在报道这么一位“神奇的哥”:他精明健谈,善于对营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枯燥无味的工作中透出科学方法和管理思维,近年来平均月收入达到8000元。而令人赞叹的是,他还是一个“快乐车夫”,总是保持着轻松愉悦、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个故事被微软公司某部门的经理写进博客,并在网络广泛流传。日前,该经理礼贤下士,请这位名叫臧勤的“神奇的哥”为公司高管们上了一堂精彩的“NBA”课程。
 
臧勤的生意经的确令人贪为观止。不过,当初在网络上读到该故事的时候,我除了佩服得五体投地,并没有像其他一些网友那样产生强烈怀疑。很简单,因为我相信“行行出状元”,最“牛”的出租车司机就该一个月挣8000元。
 
但是,在媒体报道臧勤的热潮中,似乎有意要将他树立成典型,以供更多的的哥甚至普罗大众观摩效仿。我认为,这种倾向是令人怀疑,甚至值得警惕的。必须明白,“神奇的哥”臧勤只是臧勤一个人,并没有多大的群体示范价值。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市场竞争决定了不是每个的哥都可以月挣8000元。正像任何一个竞争行业,都有领先者,都有落后者一样,出租车市场也不例外。臧勤就是“的哥市场”上出类拔萃的领先者,他的那套经营理念令人望尘莫及。而出租车市场的乘客需求其实是一个定量,当某个的哥抢到好生意,就意味着别的的哥只能捡剩下的坏生意;当某个的哥多拉了一个乘客,则意味着别的的哥要少拉一个乘客。这里的市场竞争就这么简单,也这么残酷。因此,可以设想如果每个的哥都达到臧勤的水准,在市场总需求确定的前提下,平均工资也会相应跌落;而假设每个的哥都达到8000元的月薪,则会吸引其他行业的人才纷纷涌入,从而降低的哥薪水。
 
总的说来,出租车市场是一个竞争层次相对较低的市场,比如,它的进入门槛不高,也并不需要多高的技术水平。在别的一些行业,残酷的竞争意味着优胜劣汰,意味着产业的升级换代,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益。但是,在出租车市场,“的哥人人成臧勤”除了能将末尾的哥淘汰出局,我实在看不出它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角度,臧勤当出租车司机甚至是“大材小用”。你看他头头是道的经营理念,哪里是在开车,简直就是在经营一家大公司,他同时担任成本核算师、统计员、会计师、风险评估师……身兼数角但游刃有余。因此,我毫不怀疑,臧勤如果脱下他那身衣服,完全可以胜任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人员,拿到比8000元月薪高得多的月薪。他根本没有必要继续在上海男人的精打细算中,和其他的哥们抢饭碗。也许在这次媒体炒作之后,就会有企业伸出橄榄枝,而臧勤也会做出新的选择。
 
当然,从受众个体的角度,可以将臧勤作为学习借鉴的榜样。比如,如果你是的哥,你可以在心底对自己说:我要做一个像臧勤那样月挣8000元的快乐司机;如果你是一个公司老板,你也可以像微软公司那样把他请来讲课,借鉴其科学方法和管理理念,以节约成本,赢得竞争。但是在媒体舆论引导的层面,必须使人清醒意识到,并非人人都可以做臧勤。一句话,臧勤并无多大的群体示范价值,他更大的意义就在于:成为一个不可思议的“传奇”,成为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