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李宇春考研看“精英恶循环”

(2006-01-16 16:52:42)
分类: 时评
从李宇春考研看“精英恶循环”

雪里埋

1月15日,在娱乐圈如日中天的“超女”李宇春现身成都双流机场,大批玉米前往接机。据说,春春此次回蓉是参加研究生考试(见1月16日《华西都市报》)。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就已传出李宇春要考研深造的消息,当时四川音乐学院的校长还信誓旦旦地表示,绝不会给李宇春“开后门”,而且“按照她的成绩考研应该没有问题”(见2005年11月3日的《重庆时报》)。

显而易见,这位音乐学院的校长在讲一个昭然若揭的笑话,人们大可不必当真。至少我不会相信,从去年年初开始疲于奔命地忙于各种活动和“赚钱的事业”,而且据说档期已经排到半年以后的李宇春,能够“没有问题”地考上研究生。当然,我毫不怀疑,李宇春将毫无悬念地继续“深造”,轻而易举地戴上硕士帽。因为这无论对于她,还是对于四川音乐学院,都是笔一拍即合的“买卖”:李宇春用硕士学位更加体面地包装自己,而学校也获得了“人气王”的广告效应。

实际上,李宇春考研事件并非偶然。从刘翔保送读研读博,到赵薇、朱军、黄晓明等等“考研深造”,那些功成名就、赚个钵满盘满的体育娱乐明星纷纷登堂入室。而惟一受害的是教育公平,高等教育的资源和机会就这样被廉价地奉送与掠夺。研究生对于李宇春们的边际效用,完全是止于锦上添花、装点门面。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教育资源的这种错位配置不啻是一种损失。可为什么这些事情,却可以明目张胆、司空见惯地发生?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精英恶循环”。在一个机会平等的社会中,政治精英、经济精英以及文化精英之间,有着良性的互动和流动,也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制衡。底层阶层通往精英的道路,是畅通的,而不是封闭的。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也就不会高度集中在一个阶层手里。中产阶级正是在这样的精英循环体制中生成和壮大。然而在目前在我国的社会结构中,各种资本是高度不分化的,社会精英也就高度不分化。按照社会学家孙立平的说法,是“总体性精英”占据着“总体性资本”,一个封闭的精英阶层把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都收入囊中,各种机会和利益都不会落空。精英循环也就成了圈内循环,通向精英的道路基本被阻塞。

我在这里想提出一种新的精英概念,那就是“娱乐精英”。它不完全等同于经济精英,也不等同于知识分子阶层为代表的文化精英。李宇春们就是这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娱乐精英”,他们在逐渐取代体制内生存的郭兰英们这样的“娱乐精英”。由于娱乐是一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相对开放的领域,因此李宇春们可以脱颖而出,凭自身的天赋资源实现“精英”之梦。在举国体制下,体育明星们还保留体制内生存的烙印,但是得益于一个外部高度开放的体育市场,刘翔们也在一夜之间挤身“精英”行列。他们都是新生代的“娱乐精英”。

看起来,似乎通往“娱乐精英”的道路是流通的,但是且慢,李宇春们很快就被旧有的精英阶层“收买”,成为那个封闭的“总体性精英”阶层的一员。而读研深造,就是这种“收买”的手段。当然这不是单方面的“收买”,李宇春们也有着索取的自觉意识,所以她主动提出要“考”研。于是,我们看到,李宇春们不仅拥有自身的天赋资源,在市场中获取了巨额的经济资本,还要摘取冠冕堂皇的文化资本。如果有朝一日,她和巩俐、黄宏们一样成为政协委员,我也不会感到奇怪。于是,李宇春们成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实现三位一体。这也许就是一个新生“精英”的成长历程,它不是一种有益于社会的精英良循环,而是一种以垄断社会资源为目标的“精英恶循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