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杀医事件告诉我们什么是高危职业

(2019-12-30 09:14:56)

前不久,演员高云翔参加综艺节目猝死,一堆明星跑出来叫苦,哭诉演员是高危职业。然后遭到万千网友的迎头臭骂,说他们长亭外,古道边,芳草天,碧连都不要了。骂得很到位。艺人不偷不抢,凭本事拿高片薪,没什么可说的,只是,你拿辛苦来卖惨,以极端个案博同情,就有点既蠢且贱的意思了。哪个职业不辛苦?艺人辛苦不假,但这种辛苦是可以选择的,是主动的,有多少职业的辛苦是无法选择的,职业风险是不可控的?

 

发生在北京民航总医院的杀医案,就告诉我们,什么才叫真正的高危职业。除了消防员、缉毒警这样的特殊职业,普通行业中的高危职业,就是医生和教师。我们本身就处于一个高压高风险社会,主要原因是利益分配导致的贫富差距。这样的风险,最终都会堆积在两个出口,一个是学校,一个是医院。普通家庭中,教育和医疗是两大支柱,占用了绝大多数收入,同样也是刚需,你无法回避。所以当一个家庭教育和医疗出现麻烦的时候,就很容易失去控制。恶性伤害事件,大多是发生在学校和医院。

 

相比教师,医生的职业风险又要高一个等级。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和学生家长正面接触,彼此有交流沟通,风险就会逐渐稀释掉。而医生,我们不可能说带一届病人,医生总是不断地要接触陌生的病人和陌生的病人家属,铁打的医生流水的病人。这种陌生的接触,双方很难找到同理心,诉求更是简单粗暴。而且病人和家属通常都自带焦虑和情绪,一旦诉求达不到,医生就成了替罪羊。可以说,一线医生承担了很多本不属于他们的社会问题,这甚至跟医疗资源不足都没有关系,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医生,处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位置上。

 

网上有一组数据,近十年来,发生了将进300起医疗伤害害,其中有50多名医生被杀害。与其他行业比较,医生群体受到暴力伤害致死的比例都算是很高的。但数据并不完全说明问题,医生职业的高危主要体现在不可预测和不可防范上。警察面对歹徒,虽然危险,但他是有防范的,知道危险所在。而医生根本不知道危险来自何方,又由何而起,什么时候到了临界点。

 

比如这起杀医案中,凶手孙文斌并没有表现特别异常的暴力倾向,他还与值班大夫拉过家常,聊过自己的职业经历和情感经历。甚至在杀害杨医生的当时,似乎也是在正常的交流中,谁能想到下一秒人性就会突然扭曲,拿出屠刀,以极其血腥和残暴的方式杀死杨医生?

 

有人会说,之前不是有过预警,孙文斌说过“如果老太太死了,你们谁也别想活”这样的狠话?问题就在这里。医院本来就是负面怀绪集中之地,患者家属暴燥无礼是一种常态,这样的狠话,作为急诊科医生不知道听过多少,如果都当真,那就不用干了。这很可悲,越是心理素质强大的医生,可能就越危险。

 

从一脸平静地询问病情,到拿起屠刀杀人,从人到魔鬼,利益的因素最大。凶手孙文斌是典型的垃圾人和生活的失败者。55岁,从事过多种职业,养过牛喂过猪,倒过服装,当过兽医,貌似没有一样成功过。他目前的收入来源或者说职业,也许就是啃老。因为他的95岁老母亲是超转人员,每个月享受一定的生活补助,还有股份收入。

 

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在一个多子女家庭中,经济条件最差工作最闲的那一个就会担负起高龄父母的赡养责任,其他子女给予一定的补助,相当于家庭内部的互助。这样就算是躺着啥事不干,也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无虞。

 

95岁的重病在床的老母亲,对于凶手孙文斌来说,或许就是个可以拿来谋利的活死人,老太太存活一天,他就能啃老一天,老人活下去,哪怕毫无生存质量,他也能一直啃下去。他的老母亲不仅仅是他的老母亲,还是他的长期饭票,他与老太太的关系,不仅仅是母子,更是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寄生关系。

 

所以不难理解,他之所以情绪狂暴,之所以对老太太的治疗情况如此在意,不是所谓的无知,不相信科学,不能接受死亡,也不是性格偏执,当然更不是孝心,而是因为他的财路被切断了。生活来源没了,他能不急,能不绝望,能不跟你拼命?一无所有的人最可怕,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做起事来往往也最不顾及后果。

 

人民日报有篇报道,特意强调凶手家属对医生的死,“没有任何愧疚之情”。我很反感这种过于主观臆断的煽动性报道,但这个细节最起码可以看出,这个家庭对于杨医生的死,或者说对于孙文斌的暴行,是持默许态度的。准备凶器,孙文斌肯定不是激情犯罪,这个家庭的其他家庭成员矛盾激化的过程中起过什么作用?有没有一定程度的上的教唆和怂恿?很难说。家庭中经济条件最差的那个人,也往往最没有话语权,也最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严谨一点的话,这个角度也是值得警方调查的。

 

但讽刺的是,这家人似乎还从恶行中获利了。目前,老太太已经转至北京朝阳医院,享受专家组的免费治疗。老太太无罪,当然应该继续治疗,但有必要享受特权吗?从中,我没有看到医疗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生的关爱,反而是看到了油滑的政治正确,精致的利己主义。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摆平麻烦的能力倒是挺厉害的。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暗示,按闹分配,越闹越有理,越没有底线,越容易得到好处。

 

说到职业选择的时候,很多高收入者都表示,不希望孩子从事自己的职业。有时候,明星也跟着起哄,不希望孩子进入娱乐圈,快快乐乐的成长就可以了。对此,我只能笑笑,你们带着孩子四处走穴、疯狂上综艺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只有医生这么说,我是相信的。医生的职业风险确实挺大的,很多问题不是他们造成的,但他们却成了最容易被牺牲的炮灰。

 

最后,两点感悟:一是远离或者至少当心垃圾人。当一个人动不动就发出“大不了同归于尽”“我过不好,你也别想过好”这样的死亡威胁时,哪怕是开玩笑,你也要迅速与他切割,这种人没有底线,人渣无疑。

 

二是,少唱高调,有问题就得解决,有漏洞就得补上,解决不了,也得像罗振宇说的,“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不能不明不白地吊着。比如医院的医保额度问题。你不解决问题,问题就要解决你——不,解决那些正在一线岗位埋头工作的医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此地无言(ID:qmmccjf)


杀医事件告诉我们什么是高危职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