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到40岁我终于明白,应试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2018-03-06 20:10:31)
今年的两会上,两个议题最受关注,一个是提高个税起征点,一个是中小学生减负,都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我的体会是:感慨万千,泪流满面。

1.

先说个税起征点。曾经我也有份稳定的工作,收入超过3500,细算一下,这些年光个税也是交了不少钱。不得不说,现在的起征点,就是折腾城市伪中产。真正的低收入者,不需要操心个税的事,高收入者,也不在乎多交那点个税,恰恰是我们这种大几千的中下收入者,个税的影响最大最明显,如同割肉。

本着不让国家占便宜的原则,我辞了职,成了一名光荣的自由职业者,精准地将收入控制在3500元之内。这个时候,国家说要提高个税起征点,让我感觉自己被调戏了。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不能太鸡贼。

再说减负。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配合之前教育部刚刚下发的《十项禁令》,比如严禁设立快慢班、严禁中高考排名等,喊了这么些年的减负,终于落下了实锤。毫无疑问,这也是对应试教育的有力纠偏。

如果是几年前,我会为此欢呼雀跃。减负好啊,从快乐童年到天性释放,从全面发展到人格塑造……在我十多年的媒体评论员的职业经历中,关于应试教育的弊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稿子,我也写过不下20篇。

但是现在,我要为我曾经的幼稚羞愧。人到40,儿子上初中,我从一个热情的素质教育鼓吹者,变成了坚定的应试教育拥护者。在我看来,应试教育是当下最好的教育,而在应试教育下,减负是不存在的。

2.

有一句话叫:明白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烂俗指数,堪比“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越是流行的句式,理解起来往往偏差越大。就比如这句“明白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通常会认为,道理谁都懂,但现实太复杂。其实并不这样的,我们之所以过不好这一生,不是因为明白了太多的道理,而是因为有些道理,我们自以为明白,其实一知半解,或者吸收了太多错误的道理。

比如,中小学生正在长身体的年纪,应该多玩,享受快乐,作业太多考试太多,孩子太辛苦,压力又大,不利孩子的成长发育,也压抑了孩子的天性。问题是,学习哪有不辛苦的?不辛苦又能学到什么?学习文化知识也好学习任何一项技能也罢,都必须付诸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相比之下,学习可能是最轻松的。青少年记忆力好、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恰恰最需要辛苦,为未来打好基础。

再比如,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也是被误读最深的一组概念。有人会觉得,应试教育就是填鸭式教育,盲目追求分数,毫无创造性可言,只能培养“高分低能儿”。这完全是扯蛋,不排除个别情况,总体而言,分数与能力肯定成正向关系,应试教育的佼佼者,成功的概率也肯定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我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早早离开学校,浪荡多年,只能从事最低端的文字工作,在知识储备和视野上,都十分的欠缺。不是我不努力,而是与青少年时期缺少应试教育的强化训练有很大关系。天资不足的话,接受能力、专注度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成年以后很难培养的。

3.

俞敏洪在最近一期《奇葩大会》上的一番话,很耐人地味。对自己女儿的,他说,我只希望她成绩保持中等即可,到了假期,不上任何培训班,全部时间用来旅游。但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他恰恰鼓励应试教育,因为中国高考制度决定了,这是他们脱离农村的唯一通道。

俞校长是真正有良心的企业家和教育家,这很大程度上因为他出自农村,明白不同的家庭出身,决定了一个人要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如果你是俞敏洪家的孩子,那么请便,素质教育也好,快乐教育也罢,怎么开心怎么来,大胆地释放天性。如果不是,那么就请努力适应应试教育,因为这是改变命运的最佳路径,没有之一。相比俞敏洪,我们不都是农村家庭吗?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更辛苦更努力,奋起直追,弥补起点的不公平。普通家庭跟着精英家庭乱嚷嚷“素质教育”,如果不是傻,就是懒,不愿意为孩子的未来付出辛劳和时间。

4.

应试教育好在哪?首先是成本低,也即机会成本最大,而沉没成本最小。同样的时间和投入,学习肯定比做其他事的成功率更高,回报更大。其次是简单易行,可复制。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每一个贫困孩子的成功,都是对所有贫困学子的极大激励。在中国,唯一可称得上公平的制度,恐怕就是高考了,虽然它并不完美。

而如果换成素质教育,怎么竞争?同样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某重点小学的孩子在讨论南北宋之间的“伪楚”政权这样冷僻的历史知识,而郊区中学的孩子为了一顿营养午餐而缩减了参观时间。当清华附小的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已经开始写论文的时候,农村的孩子可能还没有接触过英语。

这就是现实,抱怨价层固化毫无意义,你能做的就是比别人更努力更拼,一点一点地缩短差距,改变命运。更何况,大多数人的成功,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前段时间热传的一张商业大佬聚会的照片。他们基础上都出身普通人家,如果没有高考,如果排斥应试教育,他们能进入名校,继而侪身社会上层吗?也不要羡慕欧美的教育模式,毕竟跟你的孩子竞争的是中国孩子,不是欧美的孩子。

教育就像买房,早买早收益,错过了就后悔。如果你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拥有足够两代人花不完的财富,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天才,没有在某方面展示特殊的才能,那么就请尊重应试教育,踏踏实实地走高考这条路。死读书不丢人,这是社会向上的动力和希望所在。

我拼尽全力,只为过平凡的一生。即便我们终将平凡,奋斗也依然是有价值的。

敬请关注我的公众微信号:此地无言(ID:qmmccjf)

活到40岁我终于明白,应试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