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班喝牛奶被问责?执纪不可颠覆常识

(2017-02-28 00:52:30)
标签:

杂谈

日前有网友在微博中曝料称,2月8日,一份由纪工委发出的问责通知单显示,在湖南彬州技术产业开发园,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喝牛奶,被彬州技术产业开发园园区纪工委暗访时查到,随后该名办公室人员收到了一份由纪工委发出的问责通知单。该规划园区纪检监察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此事属实。

上班喝牛奶被问责?这事让很多网友大跌眼镜。毕竟无论从常识还是生活经验看,工作时间喝牛奶并无可苛责之处,既不会影响工作,也无损于单位形象,如果喝个牛奶都要被问责,那么喝水喝茶喝咖啡怎么办,难道统统禁止?当然也有网友表示认同,认为喝牛奶属于吃早餐的范围,发生在工作时间当然不妥,理应问责。这就属于抬杠了,现实中,把牛奶当水喝的可是大有人在。

问题还在于,这样的问责究竟依据何在?有明文规定,还是相当然的行为?相关工作人员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只是笼统地表示“我们的措辞确实存在不妥之处,所以让大家看到之后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这个回应的耐人寻味之处是,它在承认“措辞不妥”的同时,实际上还是坚持了“问责有理”的固有立场。老实说,这是一种很有技术含量的舆论公关,看似谦卑,实则咄咄逼人,既巧妙回避了关于核心问题的回答,又不露声色地体现出对舆论监督的软抵抗。唯一的逻辑漏洞是,“上班时间喝牛奶该不该被问责”,其实与问责通报怎么表述没有任何的关系。

“护士下班打麻将被通报”一事余音未了,“上班喝牛奶被问责”风波再起。再联想到此前“小学教师在占道经营摊点买菜被通报”以及“高中教师放假后自费AA制聚餐被通报”,不知道是不是偶然,一段时间以来,类似这种公职人员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被通报、被问责的事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很多时候甚至到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地步。如果这种风气持续下去,并且在更大的范围地被更广泛的复制,那么可以预料,这不仅不会带来行为的自律和管理的高效,反而会引发某种混乱。

一方面,标准的缺失和处罚的随意,在相当大程度上会模糊执法执纪的边界,这样一来,公权力之手就很容易“犯规”,伸向公职人员甚至是普通民众的私权领域。另一方面,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公众缺乏对自身行为的合理判断,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动辄得咎,进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加强权力监督也好,整治行业作风也罢,的的确确不应该以问题大小而区别对待,该出手时就一定要出手,所谓“零容忍”适用于任何领域。太多的事实告诉我们,许多权力腐败和行业不正之风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然而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尤其是要避免,明明没有问题,却非要人为制造问题,为了抓典型树立负面榜样,甚至仅仅是为了表明某种态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折腾点事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政府部门到企业事业单位,都各有其内部的行为准则,这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看到,无论哪个层面的执法执纪,都应把握良好的尺度,以不颠覆常识为底线。

http://news.qq.com/a/20170212/013169.htm?t=148689318946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