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文的江湖里,到底谁在骗谁

(2016-09-10 21:07:15)
标签:

杂谈

2011年起,一位叫董鹏的人,通过伪造各种高大上的身份,虚构、篡改国家级科研项目,再胡乱弄上一些显赫的论文合作者,5年里在一些行业报刊和学报学刊发表约800篇文章,大多数为论文。然而这位“论文大神”的真实身份,只是一家普通公司的跟单员。其自称没上过大学,更非博士,目前已离职待业。

论文造假这种事一点儿都不稀奇。不要说是籍籍无名的普通职员,就是一些著名高校、知名学者,也时不时会爆出论文造假的丑闻。稀奇的是,像这位“论文大神”一样,假的这么离谱和夸张。伪造身份和供职单位、篡改科研项目、蹭名人或虚构合作者、一稿多投……所有你能想到的作假行为,几乎都占全了。董鹏称,最初只是奔着提高个人知名度而去的。这个人生目标,以一种非常讽刺的方式达到了。

抄袭来的论文得以在正规的行业报刊和学报学刊上发表,首先拷问的是论文审查机制。公允而论,论文不是流行的网络段子,造假原本就是防不胜防,国内外皆然。但是一篇两篇或者短时间的造假行为不被发现可以理解,篇数如此之高且时间跨度长达5年而安然无事,就让匪夷所思了。这显然就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

据报道,这800余篇文章,内容涵盖现代物流、产业经济学、美学理论、古代文学、心理学、电影戏剧等诸多领域。跨界且高产,发表论文就像批发小商品一样,造假手段可谓嚣张而拙劣,稍加留心,应该不难识除。这大致可以说明,这些专业报刊基本上是来稿必登,审稿机制形同虚设。

何以如此?显然与“花钱买版面”有着直接的关系。董鹏表示,“大多数学术期刊实际上是没稿费的,刚开始我还给一些杂志社交了版面费”。董鹏论文造假不假,但这些发表抄袭论文的报刊杂志又何尝不是心甘情愿地受骗呢?在论文造假这条利益上,只有参与者,没有无辜者。作者奔着虚幻的个人名利而去,而一些报刊杂志则收获着直接的利益,双方各取所需,心照不宣。

奇葩的“论文大神”,指向的是更加奇葩的现实土壤。由于评职称这样的利益诉求,发表论文形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市场需求,论文产业链也由此而生。一方面,数不胜数的注水论文、抄袭论文被炮制出来,甚至形成了润色代投一条龙服务。去年四月,美国知名学术出版机构BioMedCentral(BMC)撤销了43篇伪造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其中41篇出自中国作者之手。在这样的语境下,“假论文”很难唤起学术耻感,以至于像董鹏这样没有任何学术背景的小职员敢于“试水”。

另一方面,有需求就有市场,从而催生了大量的行业报刊和学报学刊。这些所谓的专业报刊没有经费来源,也没有市场竞争力,更没有读者,只能靠收取版面费而生存。谁造了这尊“论文大神”?答案不言而喻。在论文的江湖里,没有相互欺骗,只有相互利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