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宜家的“坏脾气”是谁惯出来的

(2016-07-08 00:50:37)
标签:

杂谈

近日,宜家“马尔姆MALM”系列床头柜及橱柜因倾倒并致6名儿童死亡,在北美地区被宜家公司召回,然而该系列产品仍在中国正常销售。上海市质检部门也就召回不涉及中国市场一事约谈了宜家。宜家方面明确表态,因符合中国标准,不会在中国召回同款产品。(京华时报7月6日)

在舆论质疑和质检部门约谈的双重压力下,宜家仍然拒绝召回在中国销售的同类产品,让很多中国消费者很受伤。而“符合中国标准”一说,则更像一种挑衅,瞬间点燃了一些人的怒火,直斥宜家在搞“双重标准”,歧视中国市场。

是不是歧视,得拿事实话说。宜家公告指出,召回是基于北美地区所采用的ASTM标准,且仅限于美国和加拿大,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均未启动召回。所以“歧视”一说并不成立。再者说,以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庞大,宜家除非脑子进水,不然不可能忽视中国消费者的感受,更别说歧视。动不动就说别人搞双重标准,感觉不爽就说自己被歧视,说明很多人的消费心态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也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

“因符合中国标准而拒绝召回”的逻辑,当然很难令人认同。毕竟,企业除了遵循行业标准之外,还有对消费者保障安全的义务。因为标准虽然不同,但问题产品的危害性却相同的。在美国该产品会致人死亡,在中国类似的悲剧同样有可能发生。问题是,标准是刚性的,而安全的定义则是宽泛和模糊,什么样的产品是绝对安全的呢?谁也说不清。两者之间,以利益最大化为准则的企业会做出何种选择,一点都不难想象。

市场经济中的契约精神,实际上就是规则意识。但规则这个东西,很多时候非常的冷酷,有些事情明明不对,但因为符合既定规则,你拿它一点办法没有。以此次宜家召回事件为例,尽管舆论汹汹,但除了毫无约束力的约谈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你可以鄙视宜家的无耻与傲慢,但不能否认,宜家很善于把规则发挥到极致。

不是宜家在搞双重标准,而确实是我们的标准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有着太大的差距。对于柜类产品,美国行业标准明确提出“不固定也不能倾倒”,而我国标准则只要求提供固定连接件和安装说明。一句话的差别,折射出的问题却很值得思考。比如,我们的行业标准的制订,有没有形成制度化的体系?有没有从更科学更专业的角度出发?最简单的一点,如果我们的标准严重滞后,技术上达不到,是否可以实行“拿来主义”,适当借鉴先进国家的标准?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不可能指责企业的良知和自律。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的标准过低,就怕不得外企会区别对待。

事实上,中国的相关行业标准过低,并非个别现象。夏普、三洋电机等日本品牌都曾因产品缺陷召回过洗衣机,无一例外地都不包括中国市场。如果中国的行业标准不做相应的提升,那么宜家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召回问题产品时,选择性忽视中国的外企。如果说这是一种歧视,那么歧视的不是中国的消费者,而是中国的“低标准”,也正因为如此,才惯出了宜家的“坏脾气”。

有人断言,经此一事,宜家在中国的形象会遭受重创,国产品牌将迎来机遇。这实在是一种自欺欺人。调查显示,宜家“夺命抽屉柜”事件后,仍有25%左右的网友依赖宜家产品。而这25%的网友,可能恰恰就是宜家的目标客户。这决不是因为消费者盲目崇拜外国品牌,而是因为在低标准之下,国产品牌未必就会做得更好。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6-07-06/doc-ifxtscen3431403.shtml?cre=sinapc&mod=g&loc=2&r=0&doct=0&rfunc=8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