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10日上午,多名农民工前往云南巧家县委讨薪,在与副县长理论时,一名讨薪者喝下农药。12日上午11时,云南巧家县政府新闻中心通报称,工程建设指挥部已足额付给项目部各种款项,但项目部拖欠农民工工资。目前,喝农药的讨薪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新京报》12月12日)
农民工讨薪,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应该说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各级各地政府也出台了许多管理制度和举措,但事实证明,从制度出台到具体的执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管理环节上还存在着死角和空白地带。发生在巧家县的这起“喝农药讨薪”事件就是这样一种提醒。
唯一可以庆幸的是,事态并没有进一步扩大化,喝农药的讨薪者目前“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但这显然不足以让我们停止反思:如果讨薪者必须以喝农药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诉求、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真正应该感到悲哀的是谁?
就具体事件而言,当然还有不少需要还原的真相。比如在讨薪现场,副县长唐国彪究竟有没有笑称“随便你们上访”,再比如这起事件究竟是不是如网友曝料所称,服毒讨薪者是“老板充当农民工,自导服毒演丑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工程指挥部确实存在欠薪问题。
巧家县政府新闻中心通报称,工程建设指挥部已足额付给项目部各种款项,但因项目部拖欠工程建设中的材料费、运费、租金等,被债权人追讨债务,即带领债权人前往县政府请求帮助解决。仔细阅读这份通报,相信很多人都会顿生困惑:项目部是不是工程指挥部管理下的一个部门,为何指挥部足额支付的各种款项,项目部有权拖欠?这究竟是源于管理不善,还是为了应付舆论而上演的障眼法?必须强调的是,作为一项由副县长亲任挥指长的政府工程,拖欠农民工薪水的同时,也透支了政府公信力,“老赖”两个字并不是那么容易清洗的污点。
事实上,很多农民工欠薪事件,就肇始于这种剪不清、理还乱的管理模式。一项大的政府工程,往往涉及多方主体,层层转包,薪酬支付也是混乱不堪,中间环节过多,这就很容易造成相互推诿扯皮、各说各话的情况,让农民工“求薪无门”,甚至不知道该找谁。工程指挥部可以用一句轻描淡写的“已足额支付项目部款项”来推卸和减轻责任,但对农民工来说,如果没有拿到薪水,一切都毫无价值。
早在2011年5月,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正式出台了《云南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门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的省级政府规定。而在本月初,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也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整治行动。严防死守之下,为何还会出现政府工程拖欠农民工薪水的问题?制度去哪儿了?
徒法无足以自行。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生命力。客观而论,农民工欠薪现象已有好转,但只要有一起欠薪事件的发生,就说明相关工作还有努力和改进的地方。
http://news.163.com/14/1212/15/AD9A7MGN00014SEH.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