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自学考驾照”遮蔽驾考改革真命题
(2014-11-24 21:49:16)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消息,我国“驾考”将改革。今日,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调研车驾管工作,在听取检测站、驾校、私家车主代表意见时表示,要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将推动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改革,把考试场建设成为公开透明的阳光场,把车管所建设成为勤政廉洁、便民利民的窗口。据记者分析,人们期盼已久的驾照自学自考,或许在此轮改革中有所突破。(人民网11月24日)
一句记者分析的话,居然成为昨日最为热议的话题,并被各大门户网站做成大标题,置于显要位置,唯一能说明的就是“直考驾照”并不缺乏民意基础。此前,坊间对于“直考驾照”,一直呼吁不断,甚至有人不惜与车管所打起官司,但考驾照必须经过驾校培训始终是坚冰一块,无法撼动。在这个背景下,“自学自考驾照或将在此轮改革中有所突破”无疑振奋人心。
但且不说公安部并没有明确表态,这充其量只是一种个人判断,即便是真正付诸实施,也与绝大多数人所想象的相距甚远。在很多人看来,“自学自考驾照”就是人人都可以不经过驾校培训,通过自学自练就可以参加驾考,这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误读。以上海为例,去年4月开始试点驾考自行报名,但只限于部分曾获取过驾照的熟手,即被依法注销、吊销、撤销驾驶证的人。也就是说,对于从未有过驾驶以验的人来说,“自学自考驾照”只能一种美好的愿望。
考驾照必须驾校培训,其实是一种国际惯例,这是由驾驶机动车的危险性所决定的。没有任何驾驶经验的人以自学的方式练习驾车技术,谁来充当教练,练习场地怎么解决,都会成为问题,因此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无形中都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这样的案例,在现实中其实并不少见。我们当然可以例举自学自考的诸多好处,但其最大的坏处在于危害公共安全,从安全的角度考量,通过驾校培训仍然是考取驾照的唯一合理的路径。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调研中指出,驾考改革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公开,只有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才能确保公平公正;二是开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整合社会资源,提高供给能力;三是脱钩,打破部门利益藩篱,斩断或明或暗的利益链;四是便利,给予考生更多选择权,更好地便民利民。可见,驾考改革的核心命题在于更好地监管驾考市场,而非改变目前的驾考模式,或者让驾校退出历史舞台,与自学自考有关的“给予考生更多选择权”只是改革的一小部分,切不可本末倒置。
驾考市场所存在的种种弊端,相信有过经验的人都深有体会,这事实上也是“自学自考”之被热议和期盼的根本原因。譬如资源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想学车的人动辄等上一年半载;学车成本过高,各种隐性支出让公众难以承受;驾校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培养“马路杀手”……当然,最严重的是,由于权力的高度垄断,监管者与经营者同流合污,致使“驾考”成为腐败高发之地。以此次公安部调研的石家庄为例,今年9月曝出驾考腐败窝案,驾校教练牵线搭桥,监考民警收取“保过费”,据说是统一标准,收费合理,童叟无欺,说保过就保过,堪称“业界良心”。而此前,广东湛江等不少地方都曾发生过类似的案件。
在一个日渐开放的时代,民意和舆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并且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共决策和改革的走向。在这个意义上,关注公安部通过怎样的制度安排来保障车管所的廉洁高效,如何推动驾考改革,如何把承诺兑现为具体的改革措施,并把这种关注转化为一种督促,显然要比把目光全部集中探讨空间不大的“自学考驾照”有价值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