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保护”养猪场背后有何猫腻
(2014-04-24 23:00:12)湖南省临澧县富达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0月。自猪场开办以来,当地的农田陆续遭遇污染。然而记者发现,就是这样一家污染企业,居然被当地公安局挂牌“重点保护”。(《中国日报》4月24日)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不得不说,这家养猪场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自开办以来,当地环保部门曾多次给养殖场下达<<环境违法行为改正通知书>>,要求该养殖厂补办环保审批手续,污染防治设施如期配套到位,但养殖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尽管网上多次披露,而当地政府对此也是置若罔闻。污染环境不说,连最起码的手续都未办齐,这家企业何以能够如此强硬而坚挺,甚至置执法和民意于不顾?原因当然只有一个,它是当地公安局挂牌“重点保护”的对象。
公安局挂牌保护一家有污染环境行为的养猪场,这无疑超出了常识的范畴。现实语境下,政府部门挂牌保护污染企业并不鲜见,但一般来说,这类企业要么是招商引资的项目,要么是缴税大户,企业办得好坏与政府的政绩密切相关,由此政府才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而出手“重点保护”。在环境与所谓的“发展”之间选择后者,虽然已被事实证明是一种畸形的发展观,但最起码还有一定的利益诉求。
问题是,养猪场创造的利润非常有限,看上去也不像是什么招商引资来的示范性项目,有什么值得“重点保护”的?莫非这家养猪场里正在进行不为人知的商端实验?或者是怕养猪场里的猪仔们闹事?抑或“保护”的就是污染本身?这当然纯属玩笑。事实上,任何一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和现象,总是会符合某些人的利益。在养猪场被挂牌“重点保护”的背后,也肯定藏着不为人知的猫腻。
从有限的信息中,不妨做个大胆的推测。一块由当地公安局颁发的“重点保护”的牌子,见证的是政府资源和权力的无远弗届。若非有着强大的能量和人脉关系,普通企业是无法享受这一特殊待遇的。一家养猪场何德何能,又拥有什么样的背景,能够享此尊荣?必须追问和彻查的是,养猪场的经营者是何许人也,其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重点保护”的牌子又是经过什么样的程序授予和颁发的?背后有没有利益输送?查清这些问题,或许才能解开污染企业被挂牌“重点保护”的秘密。
就在昨天,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新环保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新环保法还着手加大惩罚力度,对污染企业按日连续计罚,罚款将上不封顶。一方面,国家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而另一方面,个别地方政府却在为污染企业提供庇护,甚至动用政府资源为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遮风挡雨,两相对比,不禁让人惶然。
事实证明,徒法不足以自行。保护环境,除了立法,更为关键的是要做到违法必纠。现实而言,环境违法行为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企业行为,或多或少都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加大对企业的惩处力度的同时,还需追根溯源,查查相关政府部门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转变环境执法模式。从这案例中可以看出,一块“重点保护”的牌子就足以把环境监管和执法拒之门外,环保部门在地方权力架构中的地位极为弱势。赋予地方环保部门更大的管理权限,使其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这项改革已经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