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上广理应给普通劳动者留下希望

(2014-03-20 17:13:1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日前正式公布,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要说众多离开家乡、长期在北、上、广打工的普通的劳动者“就没有落户的希望了”。(中国新闻网3月19日

《规划》提出要严格控制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但至于怎么控制,还没有具体方案和措施。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测和担忧。尤其是那些已经在北上广工作、生活多年,但一直未能座户的普遍劳动者,他们是否是被“控制”的对象?黄明的表态,让人稍许安慰。

事实上,对于北上广这样的特大城市而言,控制人口规模多年来一直是一个争议不休的话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两个事件,一是2005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张惟英提出应实行“外来人口准入制”,声称“北京不需要低素质的外来人口”,二是去年,清华大学教授文国讳提出,外来人口想要进入北京,应进行考试审核。不出意外的是,两种观点都遭到了舆论的猛烈抨击。无论是“人口准入”还是“考试进京”,说到底都是把外来人口分成三六九,充满了狭隘的精英主义和功利思维。

相比之下,“普通劳动者并非没有落户北上广的希望”,显然要更加严谨更加人性化,也更符合城市管理的制度本义。 这句话其实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控制人口规模将是特大城市管理的基础性政策,并非具有不可逆转性。数据显示,北京2000年到2012年这12年间,流动人口增加了517万,每年增长43万。上海每年增长53万,广州12年每年增长43万,深圳每年增长56万。人口的剧增,带来了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城市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任由这种趋势力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管理者也有义务提醒那些盲目而无序的外来人口。

另一方面,普遍劳动者进入大城市的梦想之路并没有彻底堵死,只有你努力,能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定位,总有希望被城市所认可和接纳。户籍改革终有一天会成功,所以从法律角度看,人人都拥有自由迁徙的权利。只有由于现实环境的制约,人们从一个城市迁入另一个城市才被有条件地允许。而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看,城市不仅需要从事高端行业的精英人才,同样不可或缺从事低端行业的普通劳动者,如此城市才能有效运转。因此,控制人口规模应当有一种制度的平衡,不是粗暴地对外来人口进行标签化,用公权力对外来人口加以排斥,而应当在尊重权利的前提下,用市场的力量让外来人口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北上广理应给普通劳动者留下希望。这种希望,不仅是城市管理的理性所在,也是社会发展的必须。普通劳动者从来不是低端和无能的代名词,今天的普通劳动者,未必不会成明天的栋梁,他们其实才是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真正的中流砥柱。当然,让他们葆有希望,不仅需要口头上的表态,更需要落实到制度层面。依照《规划》,特大城市按照公开、公平、有序的原则,通过积分制的办法,阶梯式的通道来进行落户,来合理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这样的管理思路无疑是值得称道的。

 

http://news.sina.com.cn/c/2014-03-19/12312974418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