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龙贵
吴龙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229
  • 关注人气:3,2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退超标办公室需要良好的制度设计

(2014-01-23 22:45:37)
    2013年7月,中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各级官员严格按国家规定标准使用办公用房。各级各地党政机关通过迁入多家单位、为办公室打隔断等方式进行整改。但部分地方的整改是为了糊弄上级,例如隔断出接待室,仍属局长专用。(《新京报》1月22日)
    自中央下发通知以来,各地各级党政机关便开始了整改办公楼的行动,许多地方也纷纷亮出成绩单。以河南省为例,去年7月以来,共停止新建楼堂馆所项目29个,清理18个省辖市和108个省直单位办公用房超标面积450万平方米。成绩相当喜人,只是其中含有多少水分,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现实情况看,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清而不退。譬如有些地方政府办公室面积超标,放一张办公桌,甚至只是放一堆杂物,就算是清理了。办公室还是那么大,只是在形式上动点手脚、变换花样,这与清理之前有什么区别?再譬如,有些地方确实动了真格,办公面积也比之前变小了,但是清理出来的办公室却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如此整改,事实上意义也并不大。
    中央要求各级官员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使用办公用房,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政府机关形象,督促政府部门起到厉行节约、禁止铺张浪费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更关键的就是充分利用资源。前者是道德要求,后者是经济目的。如果只清理而没有腾退,办公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作用,整改的“成果”只体现在纸面上和报告中,那么此次整改就难免成为一种形式主义。
    细究问题的根源,一是出在地方政府的心态上。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住惯了超标甚至豪华的办公室,很难一下子按标准来办。再加上一种“观望”心理,行动上不免就会慢半拍甚至变形。二是缺少一个良好的制度设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就表示,自己在全国各地调研时,不少官员反映,由于缺乏具体的执行细则,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比如一处级干部的现有办公室面积是13平方米,超出规定1平方米,要不要整改,如何整改,“很伤脑筋”。
    “无所适从”一说,并非完全是托词。清退超标办公室涉及到各级各地政府机关和官员的切身利益,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没有一个全面、具体和可操作的制度设计,肯定会陷入自我利益大化的困境,也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改是改了,但改的怎么样,就完全凭自觉了。
    所以,当务之急,要么是由相关部门出台统一的制度规定,要么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出台执行细则,就清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做出制度性的安排。比如清理出来的超标办公室,该怎么腾退,是仿照公车一样进行市场化拍卖,还是用于公益事业?再比如,有些地方动辄花十几、几十万重新改造、装修,成本可能比清理出来的办公室价值还大,是不是应该有个明确的标准?把这些具体问题解决了,清退标超办公室才不至于成为一笔糊涂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