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个性化的大学,哪来个性化的校训

(2014-01-01 00:04:25)

关于哈佛大学的校训在中国互联网上盛传已久。近日,哈佛大学图书馆官方网站惊现留言:有人问,在哪里可以看到传说中的哈佛大学校训?对此,哈佛大学校方在其官网上表示,这些校训都是假的,在哈佛墙上看不到所谓的校训,并称所谓校训都是编造的。(《环球时报》12月31日

 

网上流传的哈佛校训包括: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说实话,这些浮浅的充满说教意味的心灵鸡汤式的语句,不要说不是哈佛校训,就算真是哈佛校训,笔者深不以为然。可能也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哈佛校方借机撇清了与这些冒牌校训的关系。

 

网友之所以杜撰所谓的“哈佛校训”,并且这些“校训”在网络上和现实中还能受到相当多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对国内大学的校训高度趋同化的一种反讽和颠覆。统计发现,德、学、行、实、新等9个关键在中国“211工程”高校校训中最常被提及,其中,“学”的出现频次最高为56次,其次是“德”字出现35次。汉字源远流长,汉语更是博大精深,按理说我们的最高学府原本有着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但却只在这么几个字中倒腾来倒腾去,的确够寒碜的。不得不说的是,虽然网友杜撰的“假校训”也没什么过人之处,但相比国内一些大学的真校训还真是高明不少。

 

如果把校名比作一个人的名字,那么校训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自我介绍。好的校训,是展示一所大学精神气质、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最好展示平台。而不好的校训,则很快就会泯然众校矣。我们大学的校训,要么照抄古代经典,毫无原创性,要么附庸风雅,卖弄词藻,要么就是相互“借鉴”,千遍一律,不要说品味和风骨了,就连让人记住都难。笔者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国内一些知名大学的校训,能够留下些许印象的实在不多。这其实与人们对大学的感知大体上是一致的,中国的大学原本就是最没有个性的地方之一。

 

腹有诗书气自华。校训不是简单的文字拼凑,而是一所大学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和高度凝炼,这个精神和气质实在是强求不得。1929年,陈寅恪在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墓碑上写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自此成为中国大学和知识分子共同的学术精神和价值取向。然而在今天,“独立之精神”还残存多少,又能到何处去寻觅“自由之思想”?今天的很多大学,远远看去像是一片大工地,都在忙着扩招扩建,近处看去,又像一个文凭批发市场,教授导师忙着走穴评职称搞项目,学生忙着考级就业,深入剖析,则又像是一个衙门,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学术氛围趋于淡薄,而官僚之气日渐浓厚。行走于这样的校园中,再精彩绝伦的校训,恐怕也没人有心情去看上一眼。

 

没有个性化的大学,哪来个性化的校训?校训毕竟只是一个载体,真正需要改造的不是高度雷同的校训,而是失去精神追求的大学。

 

http://news.163.com/13/1231/08/9HDKIP5T0001121M.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