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晾晒政府办公楼和校舍的运动
(2013-10-22 19:36:55)近日,国家级贫困县河南台前县因豪华办公大楼扎堆而建,且县领导配有“别墅”宿舍引起外界争议。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更为令人心酸的是,就在紧邻该县府大楼1公里之遥的城镇中学,却有600名学生拥挤在窄小的宿舍休息,玻璃窗上的窟窿用破木块遮挡,环境脏乱犹如“难民营”。(中国新闻网10月21日)
此前,被媒体曝光的豪华办公楼并不在少数。然而,单向度的曝光总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也很容易让公众陷入“审豪疲劳”,而对比才真正具有刺痛人心的力量。很难想象,在豪华办公楼以及专为县领导而建的“别墅”宿舍的背后,竟是环境脏乱犹如“难民营”的校舍。面对如此反差巨大的对比,当地官员如果还能气定神闲,要么具有极高的心理素质,要么就是已经良心尽失。
“难民营”般的校舍,之于政府豪华办公楼,看似一种极其反常的现象,实则是一种必然。台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台前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刚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亿元。而据估算,台前近两年新建的办公大楼耗资过亿元。当政府财政过多地用于装点门面和自我享受,那么投入到教育、民生方面的资金自然捉襟见肘。而从行政伦理的角度说,执政耻感的丧失,必然伴随着政府职能的扭曲和价值理念的错位,在豪华办公楼破土动工的那一刻起,“难民营”般的校舍几乎就是一种不可更改的命运。
从道德层面和行政伦理的角度来批判当地政府的豪华办公楼,毫无疑问是苍白无力的,或者说,遏制豪华办公楼根本不能仅靠政府自律来完成。然而制度监督又如何呢?对于豪华办公楼,现有制度并非没有刚性约束。2009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对政府办公场所的使用面积以及装修标准,有着极为详尽的规定,譬如在装修材料使用上,就细化到不同级别的办公场所该选用哪种地砖。按照这个标准,可以说不仅台前县,很多地方政府的办公大楼都已经严重超标,只是公众几乎从未听说哪一个地方政府因此而受到相应的处罚。
徒法不足以自行。很多时候,对权力的约束,形同虚设的制度比没有制度更令人不堪。层出不穷的豪华政府办公楼,不仅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情感,对制度本身也是一种羞辱。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回应称,“目前共清退44间办公用房”,记者调查也发现,该县政府办公大楼与住建局大楼内的多处房间门上被该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贴上了封条。但亦有多位机关人士直言“这都是应景之策”。
还有多少地方的政府办公楼“高端大气上档次”?还有多少地方的校舍破旧如“难民营”?对于政府的奢华之风,光靠媒体曝光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建议,不妨来一场晾晒政府办公楼和校舍的运动。如果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那么校舍就是一个政府的良心。何谓清廉,何谓民生,何谓走群众路线,何谓“反四风”,并不体现在政府报告中,政府办公楼和校舍才是一种更直观的评价标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