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毒姜”只内销是典型的标准作恶
(2013-05-06 23:06:26)山东潍坊有姜农滥用神农丹遭曝光,当地农民对神农丹的危害性都心知肚明,他们自己根本不吃。专家称,滥用神农丹会造成生姜中农药残留超标,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新京报》5月6日)
神农丹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叫涕灭威的剧毒农药,50毫克就可致一个50公斤重的人死亡,所以不能直接用于蔬菜瓜果。按照农业部的规定,神农丹只能用于少数几种农作物上,并且对用量有着严格的限制。不仅如此,过量使用神农丹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然而在当地,神农丹不仅随处可买,并且高频率大剂量地用生姜种植上。这哪里是在进行农业生产,简直就是疯狂的投毒行为。
“当地农民对神农丹的危害性都心知肚明,他们自己根本不吃”,报道中的这句话让人在震惊之余,不禁又多了一份伤感。法律意义上说,故意和过失有着显著的性质差别,在明知有剧毒的情况下,仅仅是为了提高产量,便肆无忌惮地使用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的神农丹,这意味着一种底层的沉陷,更意味着食品安全危机的无处不在。
然而这种“只要自己不吃,哪管他人死活”的生存逻辑又是多么可笑和幼稚。这是一个食品工业化的时代,而非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即便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之中。你可以不吃自己种植的剧毒生姜,但你必须到市场到超市里去购买其他食品。如果一个社会连最起码的底线都不能坚守,每一个生产者都丧失了基本的道德耻感,都抱着这样一种荒唐的想法,那么谁来保证你的健康?在一个“易粪相食”、“相互投毒”的语境下,这不仅仅是一种可能,而是一种赤裸裸的现实。
和之前发生的所有食品安全事件一样,停留于对个体的道德谴责都是苍白甚至浅薄的。一方面,个体的道德水准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密不可分,其发展和变化有着内在的逻辑,另一方面,个体的道德水准再不堪,也不是问题食品泛滥成灾的理由,因为在一个相对成熟的现代社会里,应该有一套完善的纠错机制,有效防止这种“人性之恶”。这就是政府的责任,正所谓“政府是市场的守夜人”。事实上,从这起事件可以看到,“剧毒姜”泛滥的背后,其实是标准在作恶。
据了解,潍坊当地出产的生姜分出口姜和内销姜两种。因为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所以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农药。与出口姜的严格管理不同,潍坊其他地区生产的内销姜对农药残留实行的是抽查制度,一年抽查不了几次,无论是做内销姜生意的姜贩还是农户,对这种抽查都不太担心。同样还是那些姜农,但因为标准的不同,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做事的底线便完全不同。
这恐怕是对道德最好的诠释:道德从来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具体的、看得见的、细致入微的,很多时候也许就是一个数据,一个标准,并且不折不扣在现实中得到执行。“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再次重温这句被无数次引用的话,或许我们才能理解和认识食品安全的真相与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