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水机场,请以专业唤回信任
(2013-01-07 23:31:08)
标签:
杂谈 |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引发了云南民航史上最大的一起航班延误事件。1月3日,昆明天气再次降温,大雾导致长水机场大部分航班或延误或取消,近万余乘客滞留在机场。在此后长达数十个小时里,长水机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喧哗与躁动中,“出生”不过半年的长水机场所迎来了百感交集的第一个新年。
萦绕在长水机场上空的大雾如今已然散去,但无论是此次事件中遭遇滞留的乘客,还是机场管理方,抑或是围观的公众,都难以真正获得一份轻松。作为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最佳窗口,作为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公共设施,长水机场航班延误事件所暴露出的问题涉及公共管理,涉及公众出行,涉及城市形象,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疏理和反思的工作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月7日,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开致歉信,对日前发生的航班大面积延误给旅客带来的不便公开致歉。道歉虽是一种事后补救,却是必不可少的道义责任和法律义务。从这封言辞恳切的致歉中,我们能读出长水机场管理方对这次延误事件的内疚和痛楚。这种歉卑的姿态,理应获得掌声。但我们同样知道,这仅仅是一个起点,如何将纸面上的承诺化为切实的行动,更重要的是,如何疏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以一种看得见的方式而不仅仅是诸如“不完善”、“经验不足”等笼统的言辞,让公众相信这次事件将是长水机场管理体系全面升级的一种动力,才是终极的诉求。
大雾导致航班延误、乘客滞留可以归咎为天灾,但此后所发生的连锁反应却是人祸无疑。任何一个机场都会因为天气原因而延误,但并非每一个机场都会因此而发生混乱。如果机场的应急预案能够准备得更充足些,及时告知乘客航班延误情况及相关信息,乘客有了更充裕的应对时间和选择余地,也许就不至于那么焦虑不安,如果整个管理和疏导程序是高效而有序的,就不可能发生行李丢失、供水供暧不正常的现象,场面决不至于混乱不堪乃至失控,如果地勤工作人员的服务是人性化的,乘客的抵触和对立情绪也许就会淡化……机场的责任不仅在于将乘客安全运送到目的地,更在于发生问题的时候,能迅速做出妥善的处理,从而使风险最小化,乘客利益最大化。而这恰恰恰是长水机场所暴露出的最短板。
问题还在于,这并不是长水机场第一次因为“年轻”而犯错。2012年8月6日,有30名从昆明飞往重庆的PN6105航班的旅客因飞机延误冲上机场停机坪及跑道,致使机场部分航班取消或延误。“抢机”事件其实已经将长水机场管理方面的不足暴露无遗。再往前追溯,从巫家坝机场转场至长水机场的第一个月,机场接到的旅客投诉就达100多起。天气不是借口,“年轻”也不是理由,公众可以宽容“年轻”,却无法容忍“一错再错”。
事实上,在这次延误事件中,长水机场也是受害者,其最受伤之处,不是经济方面的有形损失,而是人心和信任的无形流失。何以解忧,何以让人们再一次迈入长水机场,不再心有余悸?唯一有“专业”二字。这种专业态度,一方面要求机场管理方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科学、可行的整改方案,在应急预案和管理水平上全面升级,另一方面,必须以最大的信息公开,回应和澄清诸如机场选址不当的质疑。更重要的是,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反思事件更为深层次的根源。譬如公共设施速度与效益的平衡,硬件与软件的匹配,快与慢之间的把握。这其实是城市发展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应当警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