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妹事件”为何越澄清越让人糊涂
(2012-12-30 18:36:29)
标签:
杂谈 |
近日,有微博爆料郑州市二七区原房管局局长翟振峰的女儿有11套经适房,翟振峰回应称是其妻子做生意的合法所得。12月29日,爆料人继续爆料翟女有两个户口,记者根据爆料人提供的信息,从权威部门查询确认属实。翟振峰未对此事作出回应。(《京华时报》12月30日)
从本月26日有记者实名举报“房妹事件”,到现在已经过去4天时间。让公众不解的是,随着相关情节和内幕被披露的越来越多,整个事件却变得越发得扑朔迷离。譬如郑州市房管局刚刚否认拥有11套房女孩为该局官员亲属,就有媒体证实其父系房管系统“前局长”,且早在2011年就已经被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官方刚刚宣称11套房产为“非经适房”,媒体就指出其母为开发商,且11套房均在经适房区内。这些信息彼此对立而又千丝万缕,使得整个事件充满无限可能性,也让公众浮想连翩。
真相原本应该越辩越明,但为何这起“房妹事件”却陷入越澄清越让人糊涂的尴尬境地呢?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官方回应舆论监督和信息公开的方式有问题。一方面,对于这起可能涉及权力腐败的事件中,官方的调查应当是更权威更有说服力的,而举报者和媒体则由于信息方面的短板而难免失之偏颇。正因为如此,在接到举报后,官方应当全面接管并主导整个调查,以及时的信息公开回应质疑。然而事实却是,媒体主导了整个事件,而相关部门则完全落在了后面,处于被动的地位。
另一方面,官方非常有限的信息公开和回应,还完全是选择性的和片面的。其实,关于“房妹”父亲的身份问题,以及11套房是否是经适房,举报者和媒体的信息或许有误,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这些信息指向的以权谋私和权力腐败行为。官方不去彻查甚至是刻意回避这些问题的关联性,而只针对这些事实本身进行回应,实属装聋作哑,也很难不让公众怀疑其调查的诚意和决心。
仔细回味一下,不难发现官方的这种表现,根本上是犯了一个方向性的错误,即把舆论监督当成了假想敌。无论是“拥有11套房女孩并非该局官员亲属”,还是“11套房均非经适房”,孤立在看,当然都没有错,但却处处针对媒体,质疑舆论监督,而对整个事件和公众而言,却并没有任何实际价值。舆论监督奶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存在信息瑕疵很正常,如果官方对此吹毛求疵,乃至舍本求末,则无异于是在打击舆论监督,或者说是对问题官员的一种变相保护。
在网络反腐风起云涌的时代,没有什么可以藏得住,此前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随着事态的发展,“房妹事件”的水落石出也是迟早的事情。明智的政府部门应当知道变被动为主动,不能总是走在舆论监督的后面。在此促请郑州市的相关部门,尽快的地信息公开,让“房妹事件”获得一个让人认可的圆满结局。
http://news.163.com/12/1230/01/8JUG2JDJ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