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安全要从重复常识走向制度构建

(2012-12-16 20:16:19)
标签:

杂谈

14日早晨,一男子持刀在光山县文殊乡陈棚村完全小学门口砍伤学生22人,群众1人。目前,受伤学生均无生命危险。目前,犯罪嫌疑人闵应军已被警方控制。案件发生后,记者到县里采访,村干部因为私事不在家,教育局的人在办公室玩游戏。记者核实犯罪嫌疑人有精神病的消息是否准确,县委有关领导却说, 讨论这有啥意义?(新华社12月16日

 

 

 同一天,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镇的桑迪-霍克学校发生枪击案,28人死亡。美国白宫降半旗致哀,总统奥巴马发生电视演讲,称“我们的心都碎了”,与此同时,整个美国社会都在讨论如何加强校园安全。然而同样是校园惨案,我们的官员要么因私事不在家,要么在办公室玩游戏,面对有关案情的采访时,竟以“讨论这有啥意义?”作答。两相对比,让人情何以堪?

 

 核实犯罪嫌疑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当然是有意义的。这不仅关系到其是否将承担刑事责任,以及对受害者的赔偿,也关系到对这起案件的定性。县委有关领导回应称“讨论这有啥意义”,既有推卸责任之嫌,也是人性冷漠的一种表现。然而换个角度看,这句反问又未必不是一种实话实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许就是一种“真相”。

 

 据新华社记者最新调查,14日的河南光山小学校园惨案,已是当地一年多内的第三起校园安全案。201110月,光山二高17岁的刘鹏被捅死。201211月,光山一高18岁的学生程前在校门口被刺死,对面就是光山县教体局。一年内接连发生数起校园安全事故,都未能引起重视,足以证明当地政府部门不仅对校园安全的治理束手无策,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甚至对这类突发事件基本上处于一种听之任之的状态。由此来看,所谓“讨论这有啥意义”的潜台词是:发生就发生了,再讨论有关犯罪嫌疑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之类的情节,可能什么也改变不了,既不能有效提升校园安全治理的水平,也未秘能防止下一起事故的发生,有意义吗?

 

 这种麻木的心态固然应该受到舆论的道义谴责,然而冷静想一想,这仅仅是某个或某几个官员的心态问题吗?事实上,我相信对校园安全抱以这种听天由命心态的地方政府决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像完全小学这样以打工子弟居多的乡村学校,可能更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我们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校园安全的治理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人治”状态,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不稳定性。而校园安全事故的突发性和“只有发生了才受重视”的特点,又决定了地方政府不太可能将这种不能凸显政绩的管理当成工作重点。另一方面,地区经济发展相距甚远,教育投入更是悬殊巨大,这就决定了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可能重视一些,而经济发展不好的地方可能就不那么重视。这与校车管理其实是一个道理。

 

每一次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后,无论是媒体还是政府部门都在反思,都在呼唤常识。譬如加强监管,尊重生命。这固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从“加强监管”走向“怎么加强监管”,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不断重复常识走向具体的制度构建。在笔者看来,加强校园安全,必须首先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譬如配备多少保安,进出校园的流程。其次是政府财政预算要有专项的支出,确保校园安全的资金投入。最重要的是,建立“零容忍”的问责制度,每一起校园事故都要有人担责。校园安全的提升,需要刚性的、踏踏实实的行动,而不仅仅是无休止的反思和谴责。

 

http://news.163.com/12/1216/01/8IQE268C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