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水抢机:谁制造了“最坏的结局”
(2012-08-06 23:23:57)
8月5日傍晚,昆明长水机场被雷雨天气覆盖。雷雨天气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安全,当晚共有10架次航班被迫延时或者取消。其中,西部航空PN6105次航班飞往西双版纳的航班也被迫晚点。晚点近7小时后,100多名乘客才得到登机的通知。然而意外却再次发生,PN6106次飞往重庆的乘客认为该机应先飞机重庆,两拔乘客相互阻挡对方登机。争执不下,这家本来计划运送两拨乘客的飞机只能空仓起飞,返回重庆。因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6日早上8点10分左右,部门重庆航班的乘客竟冲上了机场跑道。
人们应该还没有忘记,就在今年4月11日,同样是因为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上海浦东机场20名乘客冲入跑道逼停飞机的事件。事件发生后,航空公司给每位乘客赔偿了1000元。此事在当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曾有媒体预言:拦飞机维权是一个恶劣的示范。没想一语成谶,仅仅过去了不到4个月,预言就成了现实。
航空业并不是一个新生的行业,按理说对突发事件应该有着非常成熟和高效的应急体系,然而就发生在长水机场的这起抢机事件,我们不得不说,航空公司包括机场方面同样负有责任。事件的起因是源于恶劣的雷雨天气,但事件整个处理过程中一系列的管理漏洞和人为失误,或许是造成矛盾不断升级的重要原因。航班延误多时,乘客心中有不满情绪,很容易引发冲突,这是人之常情。从管理常识角度来说,此时有关方面理当准备到应急预案,以保障管理上的万无一失。让人想不到的是,持有前往重庆登机牌的旅客居然通过了飞往西双版纳航班登机口的扫票,在双方乘客为抢机而争执不下的时候,工作人员居然无力阻止,航班居然空仓起飞……诸多“居然”,就是一笔为自己的管理能力的不足而付出的昂贵学费。
同样需要提升的,还有乘客的规则意识和对维权的认识。这也是对公民素质的一次检验。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上公交一拥而上、闯红灯、乱占道等现象,此次抢机事件事实上就是这些道德陋习的一种延续,只为争那莫须有的一口“气”,最后所有人都成了受害者。而至于有乘客冲上跑道,虽只是一时冲动,但毫无疑问已经是一种过度维权,甚至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了。有必要重申的是,乘客冲入机场跑道维权在世界航空史上闻所未闻,然而在国内却时有发生,这除了维权成本高企、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客观原因之外,我们还应有反躬自省的意识。
航班取消,空仓飞回,本来只是延误几小时的事情,最终变成了漫长的等待和无何止的纠纷……显然,这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坏的结局”,在此次事件中,每一方似乎都很委屈,但其实每一方都并不无辜,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制造了这个“最坏的结局”。不妨设想:如果航空公司和机场方面的管理更到位一些,应对更高效一些,如果乘客的规则意识更强一些,表达维权诉求时更理性一些,那么会不会另外一种结局?世上没有如果,但这样的假设显然并不多余,因为没有人能保证不会有下一次。
亚里士多德说,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意识是说人都要过一种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就是共生关系,人与人之间应当彼此依存,而不能彼此分离和对立。如何才能共生?各守其职,各安其分,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按制度和规则行事,这样社会才会和谐,每个人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昆明长水机场按惯例取之于地名,但还可以有另一种解读:长鹰当空,上善若水。每一个公共空间都是道德场域,每一个细节都是社会文明的风向标。但愿这次事件中的当事者,都能同新生的长水机场一起,在磨炼中逐步成长和成熟。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