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采购10年节约6600亿”为何无人喝彩

(2012-07-03 17:24:24)
标签:

杂谈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日前透露,政府采购法颁布10年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在更高层次、更大领域得到重视。10年来,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由2002年的1009亿元增加到2011年1.13万亿元,10年间增长了10倍,累计节约财政资金6600多亿元。(《人民日报》7月2日

 

 

20026月29日,《政府采购法》颁布,并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10年来,《政府采购法》的实施效果如何,政府采购的现状又是怎样?王保安副部长给出了一个很直观的回答:“政府采购10年节约财政资金6600多亿元”。遗憾的是,相比王副部长的乐观,围观网友却一边倒地持深度质疑的态度。

 

 

政府采购一直是舆论和民意关注的焦点,然而这样一张堪称优秀的成绩单为何却无人喝彩呢?我想这首先是民众一种常识性判断。很简单的道理,10年来,国家财政收入未增长10倍,绝大多数民众的收入未增长10倍,公务员队伍也未增长10倍,唯独政府采购规模增长了10倍,在大力提倡“节约型政府”,中央多次要求精减行政开支的背景下,这正常吗?某种意义上说,“政府采购10年节约6600亿”就像一个花钱如流水的富二代突然宣称自己勤俭节约一样,不仅显得非常荒唐可笑,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挑衅意味。

 

 

事实上,民众对政府采购的切身感受与官方的表态恰恰相反。譬如“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在一些政府部门采购中已成一种普通现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拿苹果公司的ITouch当U盘者有之,比市场价高出逾9倍的“天价内存条”有之,甚至连宝马这样的豪华车都不时出现在政府采购名单中。再譬如在工程建设领域,还有一种“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过度追求价格昂贵的洋货,而歧视国货。在不时曝出的政府采购丑闻面前,民众拿什么去相信“政府采购10年节约6600亿”是实话实说?

 

 

“政府采购10年节约6600亿”之所以无人喝彩,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个数据根本无法印证,充其量只是财政部的自说自话。以政府采购庞大基数相比,节约6600亿当然不是没有可能,问题是节约的标准在哪里,拿什么做对比和参照?从现实来看,政府采购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在这个意义上,所谓“节约”,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目前政府采购是无底线的,也是无约束的,所以花再多的钱,也能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节约”。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几乎就在王副部长骄傲地宣布“政府采购10年节约6600亿”的同时,今年审计报告揭示,由于政府采购标准的制定和采购代理机构的资格认定、审批、授予、考核、处罚全部都由财政部一家负责,审批监管不够严格,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并由此引发了一些问题。究竟是财政部的自说自话靠谱,还是审计部门的独立监督有说服力,答案不言自明。

 

 

当然,尽管网友对“政府采购10年节约6600亿”极尽嘲讽之能事,但换个角度看,也不能说毫无价值。至少它证明两个问题,其一,对政府采购,官方与民意之间的认识有多么遥远的距离,其二,对政府采购必须尽快强化制度建设和第三方监督,信口开河的“政府采购10年节约6600亿”背后,其实隐藏着“花得还不算多,还可以再花”的危险冲动。这一点必须警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