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提速降价别成“伸手要钱”的借口
(2011-12-27 22:23:20)
标签:
鏉傝皥 |
宽带提速降价别成“伸手要钱”的借口
近日,有报告指出国内宽带“缺斤少两”,“假宽带”一词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昨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宽带提速将作为工信部明年工作的重点,并推动上网资费进一步下调。(《新京报》12月27日)
http://tech.qq.com/a/20111227/000182.htm?pgv_ref=aio
上周五,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中称,中国网民使用的实际宽带下载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是“假宽带”,并且费用是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引起民间一片哗然。不知道是民意的吁求起到了作用,还是宽带低速度高收费的问题已经到了连主管部门都不好意思的地步,仅仅几天功夫,工信部即表示要将“宽带提速降价”作为明年工作的重点,回应之及时,态度之坦诚,殊为罕见。
在苗部长的发言中,不仅承认了“用户对互联网的速度越来越不满意”这样事实,而且明确了提速降价的具体时间表,“到2015年末,城市家庭带宽将达到20Mbps,20Mbps可以同时传送两部高清的电视,而农村的家庭争取能够达到4Mbps的带宽”。鉴于中国目前有高达4.85亿的庞大用户,以及网络在现实生活中重要地位,苗部长的这一权威表态,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但是且慢欢呼,至少从目前来看,所谓“宽带提速降价”还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画饼。苗部长表示,将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有了这样一个前提条件,提速降价对于工信部以及其所管辖下的电信企业而言,似乎就是一件左右逢源的事情。一方面,可以绑架民意,向国家提出各种优惠政策和资金上的要求,借助国家财政的支持完成承诺,另一方面,倘若要求没有实现或者仅仅是未得到满足,面对民意的时候又可以把责任全部推给国家,“国家不支持”。显然,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
国家对于宽带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当然应该大力支持,但问题在于,国家的支持力度究竟要多大才算合适?电信事业的发展早已不是白手起家的阶段,在跨过原始发展阶段,凭借垄断地位,逐渐坐大坐强之后,电信企业不该在宽带提速这样一个基本业务上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吗?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用户以几何指数飙升,这意味着成本的大幅降低,因此于情于理,宽带提速降价都是水到渠成之事,怎么还好意思向国家伸手要钱?换句话说,如果宽带提速降价还是要靠国家给政策给资金,就等于是纳税人埋单,那不成了网民自娱自乐,有意思吗?
宽带提速降价固然是好事,但动不动就以“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条件,就有一种挟“宽带”以令政财的嫌疑了。事实上,这已经成了垄断企业的一种“共识”了,电力,石油,银行、电信企业,莫不如此,一面是借助垄断的市场地位赚得盆满砵满,另一方面,一旦面临民意压力的时候,就开始撒娇耍赖,伸手向国家要钱,典型的“为富不仁”。更让人担心的是,即使有了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还可能存在一种“拿钱不办事”的隐患,民意的诉求也未必能得到满足。对于上网资费,苗圩称,明年首先要推动电信运营企业加大宽带建设投入,另外推动这些企业将上网的费用作进一步的下降,对财大气粗且一向蛮横无礼的电信垄断企业而言,工信部这欲语还休的“推动”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实在公众无法乐观。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