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价控制目标,利剑还是玩具枪?

(2011-12-06 22:47:38)
标签:

杂谈

年初出台的“新国八条”规定,“新建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年度控制目标”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向国务院作出报告,有关部门将根据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按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共有608个城市发布了房价控制目标,但真正将该目标公之于众的城市只有121个。北京中原地产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11月底,在上述公示目标的121个城市中,至少30个城市未完成。(中国经济网12月6日

 

 

“新国八条”被舆论称为“史上最严厉”,并非过誉之词。其一,“新国八条”提出了“房价控制目标”这个崭新的概念,使得“房价调控”相比以往有了更为真实可感的现实切入点,其二是首次祭出问责制。藉此两大举措,新一轮调控政策取得了人所共知的效果。全国范围而言,房价渐趋稳定,北京等少数地区罕见地出现了“稳中有降”。

 

 

不过,问题依然存在。显见的问题是,在已经公示目标的121个城市中,截止目前仍有至少30个城市尚未完成既定目标。按照这一比例,全国范围内未完成目标的城市当不在少数。这充分表明,即使是“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也并不能保证绝对的政令畅通,即使是立下了行政“军令状”,仍有不少地方政府出于各自利益和政绩的考量,处于一种观望、试探的态度,试图挑战中央政策的权威和底线。

 

 

潜在的问题是,各地完成房价控制目标的整体质量不高。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年初市场普遍低迷,但自今年二季度以来,不少中小城市房价开始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然而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一些城市开始着手控房价。从这一波三折的调控走势看,一些地方政府的调控举措带有明显的“突击完成任务”的色彩。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过于功利性的调控也必然会导致消化不良。从结果看,一些地方的房价控制目标是顺利完成了,但房价本身并未回归理性,老百姓也没有从中受益。很简单的道理,开发商完全可以根据政府的调控步伐,来安排相对性的销售策略,从而合理规避政策风险,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从根本上看,一个剧烈摇摆的房地产市场也远远谈不上健康。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统计局的统计指标为“房价指数”,且以去年全年的平均房价为统计基期,涨幅相对不大。即便是前期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地方政府也可通过公开限价,或暗地限制高价项目开盘的方式,控制新房价格,来拉低全年均价。换句话说,房价控制目标实际上就是一个纸面上的数据,很可能被地方政府做成一种“削峰填谷”的游戏,这当然不能真实反映房地产的运行状况,更无法促使房地产市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也许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房价控制目标,不是一次一举定胜负的期末考试,而是有关房地产市场道德操行的综合考评。它仅是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倘若本末倒置,将手段当成目的,“房价调控目标”很可能会成为地方政府持宠卖乖的道具,最终瓦解房价调控的初衷。据悉,由于多数地方的房价涨幅与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挂钩,甚至低于去年同期,使得地方政府占得先机,这也成为不少二、三线城市抵制“限购令”扩军的主要原因。

 

 

房价调控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一场漫长的博弈,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不仅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决心和魄力,更取决于调控的智慧和政策本身的优劣。用得好,以“房价控制目标”为代表的调控措施就是一把悬在地方政府头上的利剑,用得不好,就是一把毫无威慑力的玩具枪。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称,在土地出让收入、房地产税收锐减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放松调控的意愿颇为强烈。面对新的形势,我认为中央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订新的调控政策,明确调控方向,给地方政府、市场及民众以坚定的信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