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开退出“北约”是回归自主招生本义

(2011-12-02 23:55:42)
标签:

杂谈

吴龙贵

    南开大学12月1日表态,2012年不再参加自主招生联考——该校是2011年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等13校联考的发起者之一。这是首次有高校从自主招生联考中退出。南开校长龚克表示,南开将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系列改革,招生作为重要一环,需要与之对接,因此决定退出。(《中国青年报》12月2日)

    2009年之于中国高等教育,是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一年。这一年,国内一批名校改变了自主招生的选拔方式,以联考取代各自考试,相继成立了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首的联考阵营,被考生戏称为“北约”,“华约”。此外,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9校组建了“卓越联盟”,高校自主招生的“三国鼎立”之势由此拉开序幕。
    起初,人们对自主招生联考这一新生事物寄予厚望。所谓联考,就是指多所联合出题,联合组织考试,这意味着联考之后,考生只需一次考试,就可进入多所高校的选才视野,免于奔波之苦,也免于不同考试的备考之苦,极大了减轻了考生的负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几大联盟之间不断向恶性竞争的趋势发展,联合招生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弊端。
    表面看,高校结盟实现了资源共享机制,但实际上,各高校之间是同床异梦、貌合神离。本质而言,这就是一个等级分明的官僚体系,北大、清华等“带头大哥”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稍弱一些的高校则处于一种“被结盟”的尴尬状态:加入担心给别人“抬轿子”,不加入的话又担心被边缘化。,正如有高校所言,“参加者都是名校,你不参加,外界会怎么看?”利益分歧之下,很难产生真正的合作精神,更不要说推动自主招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北大、清华之间的“掐尖游戏”也为舆论所诟病。几年来,两大联盟的招生考试都安排在同一天,考生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非此即彼。这实际上就是逼着考生“站队表态”,人为剥夺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权。
    最关键的一点是,自主招生联考已与自主招生的本义渐行渐远。随着各高校联盟的扩大化趋势,自主招生考试又回到了“全国一张卷”的时代,网络上甚至出现了联考培训班,这与传统的高考还有什么本质区别?
    尽管不少高校已经对联考模式心生不满,但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并未付诸于行动。在这个意义上,南开大学作为“北约”的发起人之一,也算是联盟的既得利益者,勇敢地走出这个已成利益江湖的是非之地,是对自主招生本义的一种理性回归,令人赞赏。自主招生改革寻求的是一种差异化,尊重考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这样的价值诉求,决定了自主招生改革只能通过各个高校对其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自身改良才能真正实现,而不是完全靠垄断优质生源。归根结底,自主招生应以考生为本位,而不是以高考利益为本位,自主招生联考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走错了方向。
    南开退出“北约”的另一重思考是: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导者和参与者,高校应该具备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审查的能力。自主招生联考,包括几大联盟的出现,尽管量表现并不尽如人心意,但这本身就是教育改革实验的过程,不必过多苛责。问题在于,当某一项改革已经误入歧途,甚至走向改革反面的时候,我们的高校是装聋作做哑,出于一种思维惰性继续制造商改革假象,还是以实际行动予以有力纠偏?答案不言而喻。南开退出“北约”,实行自主招生,不管效果如何,这种独立精神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南开退出“北约”单独开展自主招生考试,毫无疑问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正如该校分管招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杨克欣所言,在同类高校“组团”的局势下,南开单独组织考试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和压力。命题怎样体现“南开标准”,考试如何确保安全,告别联考后怎样提高对生源的吸引力,都“特别费力”。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对考生、对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