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体育路在何方”当回归理性之争

(2010-11-26 19:56:07)
标签:

杂谈

“中国体育路在何方”当回归理性之争

http://enews.xwhb.com/res/1/20101117/82721289927419572.jpg

  一家之言

  14日,新华社记者杨明发表言论称: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但我们的金牌总数是世界第一,亚洲绝对第一,这是一种讽刺。引发了热议。15日,中国亚运代表团副团长、江苏省体育局局长殷宝林迅速提出了一连串的反驳,并直言不讳地指出:“某些记者为出名,总是炮制一些所谓‘高论’,这简直是颠倒是非!我们代表团的同志都不会予以理会。”(11月16日《扬子晚报》)

  新华社记者的言论文章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显然并不在于炮制了什么耸人听闻的“高论”,而在于激起很多人的共鸣。不可否认,文中诸如“金牌太多不好”、“派业余选手参加亚运会”等观点不免有些偏激,也引发了一些非议,但就其提出的“金牌总数第一,体质却明显滑坡”这一点,我以为是非常有反思和进一步探讨价值的。尽管这并非是什么新鲜的议题,但借举办洲际大赛之机,从问题的提出,到民意的响应,再到体育官员的回应,按理说,这本来是探讨中国体育发展之路的最佳契机。

  没想到的是,殷局长情绪如此激动,一上来就是一连串的“炮轰”。不要说诸如“竞技体育争金牌有什么错”等曲解了新华社记者的文章,根本就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反驳,单是这种气势汹汹的官僚架式,就让人感觉变了味。至于说“记者为出名炮制一些所谓‘高论’”,则更有人身攻击之嫌。

  有理不在声高。殷局长这般不顾及风度,恐怕一方面与其当惯了领导,习惯听赞美而很少听批评有关,更重要的还在于,作为体育局的高官,他正是“金牌至上”为代表的“举国体制”的直接受益者。“举国体制”下,无论是运动员,运动队还是体育官员,金牌数都是考核政绩决定利益分配的惟一标准。但凡有人对此质疑,那就决不可能是和风细雨般的口舌之争,必然会引起既得利益者的恐慌和反击。从这个意义上说,殷局长之所以冲冠一怒,倒未必是不认同记者的言论,而是出于“你为什么动我的奶酪”的反感和敌视。

  以殷宝林为代表的官僚阶层对旧体制的极力辩护,或许正是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最大症结所在。一方面,为了实现“金牌战略”,体育资源过度集中,使得中国体育发展极不均衡,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的背后,留下了诸如运动员退役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和国民体质下降等“并发症”,“举国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但另一方面,主导改革甚至发起改革的话语权又完全掌控在这些既得利益者手中,改革根本找不到发力点和出口。哪有一把刀可以削去自己的柄呢?“我们代表团的同志都不会予以理会”,这算是说了句大实话。

  摆脱自我利益的束缚,放弃门户和阶层的观念,回归理性之争,或是中国体育当前最亟待正视和解决的最现实问题。

  吴龙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