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无反思,则问责无意义
(2010-08-01 20:05:48)
标签:
杂谈 |
http://www.china.com.cn/news/law/2010-08/01/content_20614683.htm
此前,此次打人事件的三名涉案民警已分别受到了记大过、调离公安机关以及记过处分。在此基础上,武汉市进一步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确实体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样的处理速度和力度,在同类事件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甚至是空前绝后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问责范围的扩大和问责级别的提升,多少也有尽快消除舆论负面影响,尽早关闭“错打门”的意思。
但我们知道,问责并不是全部,它应当并且必须是对事件深刻反思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公众关注这起并不寻常的打人事件,并不仅仅在于它的戏剧性,更不仅仅是希望看到涉案民警被严肃处理,相关领导被追责,而是希望借此事件,相关权力部门能够疏理出管理工作尤其稳维观念的某些偏差,进而反思可改进之道。也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问责才是有具体指向的,才能起到惩前毖后的效果。然而很可惜,我们只看到了雷厉风行的问责,却没有看到有的放矢的反思。
相关部门对此次事件的问责可谓严厉,但由于只是行政处分而没有进一步的刑事追究,实际上隐含了打人乃是“职业行为”的一种确认。而此事所暴露的也是公众最为在意的,恰恰是“厅官夫人被错打”偶然背后的必然性。那么,相关部门有没有就“职务行为”上升为暴力寻找制度根源?有没有正面回答公众所提出的,打人的6名便衣所在“信访专班”的合法性问题?有没有以此为契机彻底整顿信访工作中存在的某些显而易见的弊端?至少是现在没有看到。换言之,如果相关部门仅仅将此事件总结为个别现象,执法作风问题,那么这样的问责同样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相关部门的通报称陈玉莲为“一妇女”,刻意淡化她的领导家属和上访者的身份,试图将事件“还原”成一起普通的打人事件。但我们都知道,陈玉莲被打,正在于她是一名上访者。尤值一提的是,陈玉莲被打的同时,另有一对上访夫妻也曾遭暴力对待,而从6名便衣打人的熟练程度和“专业素质”看,不难想象类似事件已经发生不少,那么,这些人需不需要问责?可见,这起事件的问责从根本上说还是一种“特事特办”,是权力对权力的让步和妥协,它不具备任何的示范意义。
权力无反思,则问责无意义。如果问责不是建立在普遍的公平正义,而是身份和地位的基础上,那么这样的问责,不仅不能带给普通上访者以起码的安全感,事实上还制造了一种新的不平等:即便是上访者,也有身份高低之分。由此联想事件发生之初公安局某领导的话“误会,没想到打了这么大领导的夫人”,不禁觉得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