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龙贵
吴龙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859
  • 关注人气:3,2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校不能穷得只剩状元

(2010-07-21 01:25:22)
标签:

杂谈

清华招办表示,今年,全国九成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的文科第一名填报了清华并被录取,总数连续第四年位列全国高校榜首。而根据北大前天披露的数据,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文理第一名被北大录取,由此推断,“留”给清华的状元并不多。显然,两校录取的状元相加,比例已远远大于100%。(京华时报720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20/014017830267s.shtml

   数据打架,大抵也算是我们的一个特色。从平均工资的“被上涨”,到各地GDP总和竟然大于全国总GDP,从每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纠扯不清,到此次北大清华录取状元数大于100%,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统计事业还真是任重而道远。

   数据打架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一个态度问题。事实上,每一起数据打架背后,都或多或少地藏着各自利益盘算的“小九九”。以此次清华北大录取状元数打架为例,媒体分析了两个原因,一是统计口径差异。北大强调了人数,而清华强调了地区,原则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冲突;二是状元名目繁多,除了同分并列的外,还有以实际考分为准的“裸分状元”,以及“加分状元”,“编外状元”……面对这道“状元”大餐,是真是假也就看你怎么说了。说到底,这玩的不是数字游戏,而是文字游戏。

   清华北大是否在状元上打架,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打酱油”的。我所关心的问题是:当我们的大学尤其是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顶级名校,都斤斤计较于状元数的多少,是否说明大学的吸引力已经到了乏善可陈的地步?据了解,两校都曾想淡化状元的观念,几年前很有默契地不再公布具体的状元录取人数。但是对于优质生源的争夺依旧火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招办老师感叹,“高考状元比较特殊,不仅是优质生源,还是学校荣誉”。应该可以这么理解吧,也只有当你实在没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时候,才会把状元当成炫耀的资本。由此引申出来的一个问题是:名校以状元为荣,还是状元以名校为荣?

   我们知道,一些世界名校在介绍自己的时候,通常都是说培养了多少诺奖得主,出了多少知名学者和政界名流,而不会说有了多少状元。这不仅因为国外没有“状元”这个概念,更是因为生源优质说明不了什么,你得把人家真正培养成才才是真的牛。清华北大地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其所享用的政策资源和师资力量,是其它大学所无法比拟的,更兼以近年来不断攀升的优厚待遇,状元们蜂拥而至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要看到,中国校友会网去年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状元毕业后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两相对比,热衷于追逐状元的名校们不知该欢呼雀跃,还是该黯然神伤?

大学之大,不在楼高不在地广,更不在状元之众,而在于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名校以状元为荣,一方面说明我们大学的价值观日趋肤浅和功利,另一方面则暴露出大学人文精神的虚脱。以这样的观念和姿态去争“世界一流”,最终收获也只能是失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