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夸大“亲情工资”的价值

(2008-07-30 10:05:48)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不要夸大“亲情工资”的价值

 

“女儿上班,当妈妈的也能每月领工资。”说起这桩新鲜事,家住江北花园新村的张福英笑得合不拢嘴,“这亲情工资就100元,钱不多,但知道女儿在好好工作,父母就放心了。” 亲情工资制试行半年多后,位于沙坪坝的一家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前天表示,“钱超所值,增强了员工归属感。”(《重庆商报》7月27日)

 

企业向职工家属发放亲情工资的事情,好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劳资地位失衡,劳资关系紧张,尤其是劳动者维权普遍不力的现实背景下,这种作法无疑会博得不少掌声和好感。

 

但不必过份夸大其价值,也不必赋予更多的意义。不可否认,发放亲情工资有一定的新意,客观上增加了员工的福利,也体现了企业为拉进与员工的距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所做出的努力,但说到底,此举仍逃不过一个“利”字,企业想通过由此产生的凝聚力,创造更多的效益。

 

如此来看,“亲情工资”倒像是一次“亲情投资”,不过是一件色彩亮丽的马甲而已。总经理表示,“钱超所值”,以我的理解,有一语双关的意思,至于是员工还是企业获利更多,不言自明。不妨换个思路考虑一下:企业任何一项支出都是讲成本的,如果企业真有意增加员工福利,并且也完全具备了这个能力和条件,为什么不直接加工资?“亲情工资”毕竟也是工资,是可换算可量化的,何必要费一番周折发给员工家属呢?

 

我并不反对“亲情工资”,即便这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的利益盘算,至少,它比那些死活不肯加一分钱工资甚至还想方设法扣工资的企业要强许多。但我以为,真要想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成本最低也最易被人接受的路径,还是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主人公地位,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让员工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议价权利。这样,企业不愁温情无处释放,福利无处发放,员工也不愁没有归属感,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也不可能不和谐共赢。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s/2008-07-27/00451600562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