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免费公交”的意义在还利于民

(2008-07-06 21:17: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免费公交”的意义在还利于民

 

无论是谁,无论乘坐哪趟公交车,都是免费的。衡阳常宁市市民彭先生告诉记者,公交免费后,有效打击了黑摩的。从71日上午开始,常宁市城区的公交车全部免费乘坐。此举开了全省先河。为此,常宁市政府到目前为止已投入近700万元。(《潇湘晨报》73日)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出门难”的问题,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免费公交”的治理模式并非常宁首创,许多地方都已经或者准备开始实行,譬如今年6月,江苏省政府副主席黄因慧就提出了“免费公交”来提高公交运行效率的建议,只是从广度和力度上讲不及常宁而已。

 

但在笔者看来,“免费公交”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交通拥堵,以及打击黑车,还在于它探索了一条还利于民的新思路。

 

2007年以来,我国CPI呈加速上涨趋势,并屡攀新高,成为困扰民生焦灼民心的头等大事。而与此对应的,却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年年上升日见丰盈,更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不公平感。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政府让利于民,和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呼声分外响亮。有少数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着手尝试和探索,譬如东莞向低收入户藉人口发红包,尽管舆论反响不一,但足以表明,“还利于民”已于我们无限接近。

 

然而更大面积的地区仍然无所作为。可以理解成,许多地方政府还在观望,还在思考,甚至还在进行决策成本的考量。但事实证明,只要条件许可,地方政府就可以并且应该大胆的进行还利于民的积极尝试,勇敢地将公共资金直接投入到民生项目中去。常宁实行全城免费公交之后,有专家担忧:完全依靠政府“埋单”,可能会出现因财力不足而导致的半途而废。对此,一组数据给出了很好的回答:常宁市连续三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以亿元左右的幅度递增,并跨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20强。从每年1亿元的递增收入中拿出700万,显然不成问题,只要政府有魄力有决心,常宁“免费公交”之路其实并不难走。

 

更重要的是,“免费公交”极大地提高了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因而可以使“还利于民”真正落到实处。“免费公交”首先是作为一项公共治理政策提出的,对政府本身是有显在利益的,不同于财政的简单支出,客观上缓解了政府面临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免费公交”的受益主体是确定的,即中低收入群体,这是经过市场机制严格筛选的,比之任何人为设定和标准都要科学合理。而众所周知,这一群体恰恰又是政府最需要“还利”的那一部分人,也就是说,“免费公交”虽然意在改善交通打击黑车,但却实现了公共福利与低收入群体的最严密的对接,正所谓“好钢用在了刀刃上”。而这,恰是东莞发放红包之举所欠缺的。

 

“免费公交”对改善民生的作用当然是有限的,但如果政府都能够循着这样一条思路,舍得花钱,并且怎么样花钱最值得,在所有的公共决策中都把低收入群体作为优先考虑对象,那么,政府“还利于民”与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8-07-03/020315860126.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