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依靠个体力量无法撼动医药腐败的风车

(2008-04-18 17:02:2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依靠个体力量无法撼动医药腐败的风车

齐鲁维权网创办者李森(化名),4月8日晚8时上传了一份“医药行业行贿受贿黑名单”, “黑名单”中有三名医生的真实姓名,工作的医院、所在科室、担任的职务,以及这三名医生“受贿行为”的细节,包括受贿时间、原由和金额。 自称媒体从业者的李森表示,公布名单是“打响医药行业真正反腐第一枪!”(《中国青年报》4月17日)

至于目前,黑名单中涉及的三名医生均没有对此事表态,也没有信息表明,相关部门介入了调查。因此,对于黑名单中所陈列的事实,现在就下一个判断,显得有些操之过劳。事实上,由于名单上传者李森的身份不明,以及信息来源的敏感(来自一位从事医药销售的朋友),此举到底只是一次纯粹的正义之举,还是另有隐情,同样需要时间来证明。

但这并不表明,这份黑名单的横空出世没有任何意义。至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打量医 行业和思考医疗生态的机会和视角。无须怀疑,即便没有这样一份黑名单,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医药行业存在着普遍存在着行贿受贿乃至更为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一不争的事实。媒体不时曝光的天价医疗费事件,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业内人士对潜规则的暴料……这些侧面信息,足以说明医 行业自身的弊端重重。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份黑名单的出台,只不过是把潜在的问题显性化,把公众内心无法言说的深切感受,以一种更为真实的形态表现出来而已,尽管它本身可能是虚假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可能有腐败 ,这并不值得奇怪 。但 其它领域相比,存在于医药行业的腐败更加隐蔽和复杂,因而监管和管理起来,显得颇 无力和无奈。一方面是信息严重不对称所致。以备受诟病的“药品回扣”为例,近些年来被演绎得极为疯狂,几成显规则。但由于医药行业是相对专业性的行业,再加上医药销售代表与医生和医院之间存在着牢固的利益联盟,公众即使是想监督也无从监督起 ,只能任其发展。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监管体制没有理顺。专家表示,卫生监管部门,司法检察部门面对商业贿赂不能有效治理,是造成黑名单事件的主要原因。这是一种宽泛的说法,事实上,目前对医药行业的监管现状是,体制外的手伸不了这么长,而体制内则由于利益相关性,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无疑,对医药行业我们还缺少一个中立的第三方监管机构。

这就不难理解,医药腐败的反抗力量,为什么总是来自于个体。从郑筱萸案中那名孤独的揭发者张志坚,到“打假医生”陈晓兰,再到眼下这份真相未明的“黑名单”。良心驱使也好,正义所致也罢,这些反腐之举都在感动我们的同时,也印证了一个悲剧性的道理:依靠个体力量根本无法撼动医药腐败的风车。郑筱萸虽已伏法,但与张志坚的勇敢举报无关,他甚至因此而被关押达10个月之久,陈晓兰感动了中国,但需要她打假的地方却似乎越来越多,阻力越来越大,而公布这份黑名单的李森,则有可能面临着巨额的赔偿。毫无疑问, 需要冷静和理性的,决不只一个李森。

新闻链接: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4/17/content_214702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