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上曝光老赖作用很有限

(2007-11-14 19:00:40)
标签:

时事评论

分类: 时评
 

网上曝光老赖作用很有限

 

中国法院网11月1日开通的网上执行信息曝光平台“开张”,11月5日将一河北“老赖”信息曝光。今后,老百姓皆可持生效判决文件,申请对拒不履行执行义务的“老赖”进行“网上通缉”。(《京华时报》11月7日)

 

通过网上曝光的形式,将一些“老赖”公之于众,期望用强大的舆论和道德压力,迫使“老赖”履行执行义务,此前在一些地方法院已经屡有尝试。此次中国法院网网上执行信息曝光平台的开张,意味着此举有全面推广并形成制度化的可能。固然这是对执行难问题的有力出击,但效果似乎并不能让人乐观。

 

专家分析,此举好处有二:一是加强了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二是增强了法院判决的威信。这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状态。的确,一些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有客观原因做患,也存在一些执行法官不尽心尽责,甚至徇私舞弊的现象。但仅靠网络曝光并不能解决此问题,公众与法院执行情况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是一大天然障碍。执行法官既不会傻到把自己的原因曝露在公众面前,公众也无从取得相关证据来证明执行不力。一定程度上说,公众在法院面前原本弱势,哪还有精力和余暇去顾及法院一方?

 

至于增强法院判决的威信,更是有些本末倒置。法院的生效判决得不到执行,并且对之束手无策,其实就已经极大地消减了法院判决的威信,怎么可能借助其它途径来增强?用“挽回”似乎更准确一些。

 

网上曝光“老赖”,我们更应该理解成一种无奈之举,也即在正当的制度化渠道无法解决问题的前提下,不得不转而出此下策。因此,必须警惕两种倾向:一是责任转嫁,二是形成制度堕性。执行问题具有主体的特殊性,无法被其它手段所代替,社会监督充其量只是一种辅助力量。我担心的是,网上曝光一旦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有更多主体的参与,表面上看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实际上却成为法院规避风险,转嫁责任的一个借口,以至于执行难案件是越曝越多。这恐怕就与初衷背道而驰了。

 

不可否认,网上曝光“老赖”,会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形成一种诚信压力和道德风险。但法律的问题还是最终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严厉执法,加强司法人员的敬职精神,以及有效弥补制度缺陷,依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l/2007-11-07/015812857008s.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