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 |
再高额的赔偿也不能没有协商
山西蒲县“12·4”事故赔偿方案11日出台,蒲县将拿出120万元用于对死亡的6名小学生进行赔偿。但昨日记者采访后了解到,受害学生家长对此方案普遍表示无法接受。(《新闻晨报》12月13日)
也许我们都习惯了每次事故发生后,总是以高额赔偿作为处理的终结;也许我们都狭隘地认为,人死不能复生,从物质上获得一些补偿多少可以安慰家属的心情,所以,直到有人坚决地对“20万”这个不算少的数目说“不”的时候,我们才突然发现:原来所谓的事故处理竟然是如此的草率和冷漠!
“这个方案事先没有跟我们商量过,完全是县政府的决定,我们无法接受,我们已派了代表跟政府协商。”家长们的话一语道出问题所在:如此重大的事故,赔偿方案为何没有与受害者家属协商?难道有人会幼稚地以为,钱真的万能,尤其是在20万这个诱人的数字面前,受害者家属理所当然地就该千恩万谢心满意足?难道县政府是超乎众生的上帝,根本不需要与凡夫俗子平等对话,就可以决定一切?
可是别忘了,那是六条无辜逝去的幼小生命,“多少钱也买不回孩子的性命”,这泣血的呼声提醒我们,善后处理不该那么现实和冷酷无情。更别忘了,之所以称为赔偿,是因为事故赔偿是对受害者的一种补偿,也是对责任方的一种惩罚,而不是慈善家对穷人的施舍,所以不能无视受害者家属的存在。别说20万,就是20亿,政府也应该坐下来与受害者家属平等协商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矿难如此,校园安全事故也如此,20万,俨然成了一条生命的标价。在缺少“协商”的背后,其实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条事故处理的“流水线”:急忙忙地作出决定,匆匆然地消除负面影响,迫不及待地把事情了结。当该县教育局副局长亢成杰被停职的消息传出的时候,有人就问:为什么被停职的都是副职?当20万元的赔偿额公布于众的时候,同样有人说:钱还不是由纳税人出,又不要当官的出一分。这种种的声音值得我们反思,过于程式化和简单的处理方式,这能让人产生痛感吗?悲剧能够避免重演吗?
虽然已经有官员被停职,相关工作人员被刑事拘留,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他们不过是替罪羊而已,灾难的真正原因,是农村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造成了农村教育设施的简陋不堪,以至于隐患丛生。不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不亲力亲为地去感受现实情况,而只是随随便便地连个“协商”都没有的赔钱了事,这不会有切肤之痛,就无法改变现状,更不能阻止悲剧的再次发生——尊重生命,请从“协商”开始!
前一篇:纠缠于细枝末节治不了非法广告
后一篇:法律滥施温情会遭到贪官的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