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素有浪漫国度之称,同样驰名世界的,就是法国的传统美食,法国人一直标榜,他们独特的饮食文化,早就成为了法兰西文明的一部分。
吃饭先吃气氛——
法国人的晚饭吃得都比较晚,如果到餐馆就餐,一般的预订都在晚上八点,有的甚至更晚,这和中国人大致六点半、七点开晚饭不太一样。
法国的餐馆无论大小,推门进去几乎一律都有豪华的装饰、柔和的灯光、低垂的绒帘和墙上众多的装饰画,一切都是专家精心设计的,连桌椅的摆放也很有讲究,不光是方便就餐者进出自由,还要迎合不同顾客的消费心理,空间也要得到充分的利用。
侍者都是男性——
在法国的餐馆里,服务员大多为年轻的男士,也有年岁稍大但因工作出色而被长期留用的“老先生”。他们普遍的特点就是动作麻利但不莽撞,态度亲切但不献媚,语调平缓但不拖拉,这一切,显然都经过严格的调教。
法国餐馆的服务精益求精到苛刻。不仅要求服务生能够为第一次光顾的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而且还要记住老客户的姓名和喜好的餐桌位置,每当这些人来此就餐,他们都主动迎上前去招呼。不过细致的服务,在法国是要付出代价的,不管在哪里用餐,饭后按总金额百分之三至五付小费是惯例。
一顿饭要喝几种酒——
在法国餐馆吃饭,餐具、酒具的配备一丝不苟到甚至很繁琐。每位客人面前,一般都会摆三套刀叉,吃什么样的菜用什么样的刀叉,是很有讲究的。酒杯也一样,喝不一样的酒,用不一样的杯,吃食、饮品和餐具搭配,已经提到到了艺术的层面。
按照进餐习惯,餐前要喝一杯开胃酒,用餐过程中,如果吃肉要配干红葡萄酒,吃鱼虾一类的海味,要喝干自葡萄酒,反而白兰地之类的烈性酒,要在餐后喝,而这些酒,所用酒杯的高矮胖瘦都不一样。另外在法国喝酒不讲究推杯换盏,酒只是起到助兴和调节气氛的作用,虽频频举杯,却都浅饮即止。
法国菜就是高消费——
在法国的餐馆里,菜谱绝对够漂亮,可简简单单都只有两三页而已,整体菜式的种类,和国内参观是无法相比的,比如主菜,在菜谱上不过十来种。
按照上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一些沙拉之类的冷盘;然后是浓浓的肉汤或者清淡的蔬菜汤;再然后是鱼肉之类的两三道主菜,其中法国人最爱吃、点菜频率最高的,是法式蜗牛、牡蛎、鹅肝等。主菜之后上主食,以面包为主配上奶酪和鹅肝酱;最后是点心、冰淇淋等甜品,当侍者端上咖啡来,就表示用餐结束了。
尽管上述的一餐饭看似简单,可价钱并不便宜,两三个人花几百上千法郎是很平常的。即使是去那些规模非常小的餐馆,吃上一顿普通的法式牛排加葡萄酒加面包奶酪的套餐,也得破费一百法郎左右。所以实际上在法国,正宗的法式大餐,已越来越少有人问津。
蜗牛鹅肝是主打菜——
在法国,最受当地人推崇的,还是一些传统的法国菜。比如像名扬四海的法国蜗牛,就有几十种吃法。据说法国人每年要吃掉三亿多只蜗牛,由于生产数量有限,它的价格已上涨到每打几十法郎,其实在咱们中国人看来,名贵的法国蜗牛,很像咱们常吃的普通田螺。
法国人爱吃的另一种食品是鹅肝。它的吃法也有很多种,还可以做成鹅肝酱,是极好的佐餐佳品。法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鹅肝酱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大约要吃掉两千多吨。质量好的鹅肝,要卖到每公斤七八百法郎。
除了蜗牛、鹅肝,法国人最离不了的是面包,在法国的大街上,常见有人怀里抱着几根半米长、,胳膊粗的面包棍。半个世纪前,法国的面包都是用木炭烤出来的,火候全靠有经验的师傅来掌握。最近20多年,面包生产才逐渐走向自动化,烤炉也改成了用电或者烧煤气的。但始终有法国人对这种工厂化的生产方式不以为然,认为这样做破坏了法国面包特有的香味,已不能算是正宗产品了。不管怎么说,自动化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大大地降低了成本。一根面包棍只卖几个法郎,在巴黎的餐馆用餐,面包是随时可以添加而不另收钱的。此外法国生产的配面包吃的奶酪也久负盛名、品种繁多,有将近400个品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