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河加快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2008-12-10 07:45:15)
标签:

适度规模

岔子

土地产出率

现代农业

黑河

杂谈

分类: 记者的眼睛

黑河加快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近日记者走访了黑河市的一些农村,发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这种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对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难以适应。农村土地零碎、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竞争力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影响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在稳定农包这一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进而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这对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黑河市土地经营权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

    全市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达到48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8%.其中,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面积为141万亩;通过场县共建、农机合作社等形式实现规模经营的面积达到339万亩。

    黑河市适度规模经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股份合作经营模式。由种植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以及自然人吸纳农户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行股份合作统一经营。其主要特点是:实现了生产的全过程高度统一,使农民的根本利益与土地产出率紧密连接,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嫩江县海疆镇嫩光村、逊克县干岔子乡干岔子村、北安市东胜乡东北村等实行这一模式。二是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由种田能手、科技户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以租赁、承包形式把土地经营权转入过来,实行连片种植,达到适度规模经营,从而使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其主要特点是:从种到收全部实现了自主经营,自我管理,利益直接,生产的全部要素得于了合理利用。嫩江县海江镇五星村、五大连池市龙镇增产村种地大户于子滨等实行这一模式。三是企业+农户经营模式。由企业购进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经批发价赊销给农户,并在农业生产全过程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农作物收获后双方按合同约定,由企业回收全部农产品,结算时扣除预投生产资料成本。其主要特点:充分利用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农户提供贷款、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农业保险等各项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优化了农产品品质,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爱辉区北方种业实行这一模式。四是农机合作社经营模式。是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优势,在自愿的基础上,农户或将土地交由农机合作社统一托管代耕,或将土地租赁给农机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或将土地作为股份自愿加入合作社实行统管分红。其主要特点是:提高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逊克县岔子乡干岔乡等实行这一模式。五是场共建经营模式。是农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直接转租给农场经营,农场按当地亩平均效益付给农民租金;或者农民把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交给农场作业,农民按价付费,成果归已。其主要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垦区在机械、技术、资本、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嫩江县有77个村整村推进,规模经营面积达240万亩。

  

     制约土地加快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问题

     从该市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整体水平看,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思想认识滞后。一是一些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抓,认识不高,支持、引导、服务不够。怕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实行规模经营被认为是否定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承担政治风险,同时也担心引起新的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因此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二是农民观念陈旧,顾虑多,风险意识差。在现行的政策下,农民进行无代价生产经营的同时,还可享受国家的惠民补贴,导致农民固守四园、温饱即满思想比较浓厚,怕土地流转出去,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不愿流转。同时,农民资金、技术市场、文化素质等因素困扰和进城务工或发展畜牧养殖、二三产业较难的现实,不敢把土地流转出去。此外,由于农村养老、医疗等事关农民生存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建全完善,农村土地很大程度上担负着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农民怕失地后生活无着落。

    (二)农村缺少发展规模经营的带头人。一是农村缺少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致富带头人。真正懂经营、善管理、凝聚力强的致富带头人少。二是带头人的实力不强。承包人受资金、技术等限制,扩大经营规模贷款难,购买先进的机械设备缺资金,现代的生产技术掌握不多,制度机制管理、科学管理也跟不上去,限制了规模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三)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一是流转程序不完善。土地流转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流转程序,多为口头协议,统一规范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少,缺乏科学管理。二是流转制度不健全。流转有关单位鉴证,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土地流转档案,土地流转发生纠纷处理难度大,缺乏法律保障。三是土地流转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土地流转面积小、周期短,大部分仍分散在农民手中,资源平均占有,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

    (四)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农村中介组织发育缓慢。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尚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数量少,覆盖率低,经济实力弱,自我积累和服务于民的能力弱,辐射面不宽,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科学,组织农民生产经营的能力不强,社会化服务水平差。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对农民的吸引力,拉动力呸强,农业产业化基地规模小,利益联系不紧密,对农民的服务不以位。

    (五)政府的扶持政策力度小。政府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扶持倾斜力度小,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和服务手段来促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拉动作用不强,农民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政府的引导推进不够,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还处于自发、无序、低层次的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