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记者的眼睛 |
林地资源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速生丰产林和“五荒”林地资源流失严重。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嫩江县林地资源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在全县范围内出现了大量开垦土地的局面。这些新增耕地绝大部分都是借速生丰产林和“五荒”有偿使用的名义开垦林业用地和国有储备土地。在耕地成番倍增长的同时,全县的森林和草原覆盖面积锐减,至使大面积林地、草原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出现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自然灾害频发的恶性生态环境,更使大量的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流失,给国家的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权属混乱,林农矛盾尖锐。
随着国家“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人们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因而也就更加关注自己经营使用的土地,认为只要是种粮的地块就应该享受粮补,其它费用一律减免,所以农民在耕种国有林地和草原饲料地的过程中出现既不交费、又要粮补等现象,林农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给全县社会稳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嫩江县林地破坏和流失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和省市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解决林地破坏和流失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国家、省、市领导针对嫩江林地破坏流失问题做出批示,要求进行认真清查和整改。2007年9月,国家林业局组成专案组,到嫩江县专门查处科洛林场毁林开垦问题。历时一个月,查处32起毁林开垦案件,涉案犯罪嫌疑人28人,有的涉案人员已被追究刑事责任。国家林业局就嫩江县林地破坏流失问题,形成专题工作报告,函告省政府,要求对嫩江县林地破坏流失问题立即清查整改,并提出了处理建议。近期,国家林业局还将到嫩江县就此项工作进行督办,嫩江县林地破坏流失清查整改工作已迫在眉睫。
“五清”工作的目的就是“理清权属、规范管理、有序利用”,嫩江县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整体清查、依法确权、分类处理、解决流失”的原则开展工作。在“尊重历史、保证稳妥、让利于民”的前提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把关,规范清查行为,做到每个地块确权有理有据,面积核实核准,减少误差,确保清查质量。
扎实工作,认真做好“五清”工作
一是严把政策宣传关。“五清”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参与,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与配合。搞好宣传是“五清”工作的重要前提,要把宣传贯穿“五清”工作的全过程。使“五清”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清查工作顺利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是严把申报登记关。各乡镇、林场的土地清查办公室和村屯土地清查领导小组,在做好政策宣传的基础上,通知农户进行土地申报登记,逐户填写《土地申报登记表》。对积极主动申报开垦土地的单位、个人,在土地承包和退耕还林方面有优先权。
三是严把土地面积测量关。土地清查采取卫片判读与GPS实地测量相结合的办法。由于土地清查涉及种地农户的切身利益,对卫片判读的面积,需要逐地块分解落实到户,必须到实地进行测量,为每户核准面积。必须要有事业心、责任感,把清查工作做实、做细,不能以估算代替实地测量,要把每户土地面积核准,核实,填表登记后,双方要签字认定,确保不损害农户的合法利益,让群众信服。
四是严把界定公示关。对清查出来的土地,按照尊重历史正视现实的原则、有利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原则、依据省人大批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嫩江县实际情况,审定是否符合集体土地条件;最后,县“五清办”提出初步意见,报县政府依法确权,确定今后土地管理者。
土地面积、权属核实认定后,要以林场、村为单位,公示确权结果,接受群众监督,使清查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六是严把整改治理关。嫩江县林地破坏流失问题成因复杂,既有历史执行政策偏差的原因,又有利益驱动人为破坏的原因,特别是对私开滥垦缺乏有效的监督,使毁林开垦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基于上述原因,嫩江县本着“依据政策、尊重历史、积极稳妥、让利于民”的工作思路,抓好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