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记者的眼睛 |
地质摇篮古驿站,大豆之乡新嫩江,
2007年嫩江县招商引资工作成果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创新招商,成果显著
去年以来,嫩江县下发了《关于印发2007年招商引资任务的通知》等文件,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落实。同时组织参加了第十八届哈洽会,并单独组织了一个项目签约仪式,在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约合同5个,合同资金4.78亿元人民币,达成协议的项目2个,协议总金额3.5亿元人民币。组织参加了8月6日在黑河举行的“双子城之夏—中俄国际风情节”活动。在参会期间,嫩江县人民政府与德安集团签署了总投资5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合同、嫩江县人民政府与黑龙江省三环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总金额100万美元的外贸进出合同。
同时应富裕县政府的邀请参加在齐市召开的绿博会。另外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各部门领导也纷纷带着项目有针对性的到南方沿海发展地区进行招商。并对重点项目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织,明确了项目的责任人,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对重点项目由主管县长牵头召开协调会进行现场办公,并定期向政府常务会进行专题汇报,有力地推动了招商工作和项目进程。
到目前为止我县共签署招商引资合同46项,合同总金额为125746.04万元,到位资金为60476.04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1%。县内项目27项,到位资金43419.84万元,其中工业项目13项,到位资金277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项目8项,到位资金12454.39万元;其它项目6项,到位资金3215.45万元;超千万元项目共计10项。九三局项目19项,到位资金17056.2万元,超千万元的项目6项。
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招商引资体系。
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单位、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对重点项目由主管县长召开协调会进行现场办公,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会,及时掌握招商引资工作的进程及发展态势,研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从实际出发创造“政策洼地”,切实形成招商引资工作的比较优势。大胆的解放思想制定并灵活运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工作中要算总体大帐,怎么有利怎么干,提倡特事特办,努力做到最优,使外商真正动心,各职能部门在运用政策上更要灵活,不允许因死扣优惠政策条文而影响招商引资工作。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营造容商亲商范围。切实加大环境建设和综合治理力度,不断改善事业创业成败的市场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真正形成重商、安商、容商、富商的社会氛围。提高服务意识,树立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就是塑造城市形象工程的服务观念,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为企业在政策咨询、企业注册、年检及后续管理等方面提供优势便捷的服务,让投资者切实感受到我们的诚意,让更多的项目在我县落地生根。加大招商力度,对招商引资企业和重点项目要成立县初级领导牵头包扶工作组,实行“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一包到底的工作机制,任何单位不得设置障碍。成立外来投资者商会,定期召开外来投资者监督评议会和恳谈会。定期将外商企业负责人请上来,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对各职能部门进行打分、评议,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对重大疑难问题要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对推诿扯皮现象进行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外来投资者,以此来强化他们对嫩江的认同感,更好的融入嫩江的经济大潮中,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转变观念,加大招商引资
建全招商引资机制。一是建立上下联动的机制,中外联动、省市联动、市县联动、企业联动、网络互动,实现招商引资的有机联系。如我县的蛋白页岩开发项目,就应该通过国内外、省内外、区县(市)开发企业联动,形成合力办大事,优势产业也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开发。二是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代理、委托招商的渠道与方式,可采取聘请招商联络员、专员,定期举办一些招商联谊活动。
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一是职能部门、机关办公为机关办事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各职能部门都要定期上门到企业服务,并由企业填写服务反馈意见表,上交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并以此作为年底评比的依据之一。二是建立外商企业联系单位制度,每引进一个项目,明确一家责任单位,负责联络协调该企业的相关工作,并指派专人负责。三是做好对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我们要继续关心和支持已在我县落户的企业,提高外商对嫩江的满意度,鼓励他们以老引新,达到办好一个,引来一串,带动一片的循环联动效应;要充分挖掘现有外商企业的潜力,做足增资扩股的文章,使之成为体现嫩江“亲商、安商、富商”的姿态的窗口,吸引更多外商来我县投资兴业。四是抓好奖惩,为使嫩江招商引资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县委、县政府将把招商引资、环境建设工作做为各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为了激励广大干部和各单位、各部门、各乡镇的工作积极性,将建立总结表彰奖励的长效机制。表彰一批营造环境的先进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