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纪实 |
分类: 游在黑龙江 |
嫩江防火为何年年防不住?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10月9日晚,嫩江县委在北部山区的大治林场召开常委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对近年来的防火工作的经验教训和今后的解决办法提出供思路,会议在浓烈的烟雾中开到晚上12点多,常委们的脸上个个凝重而又焦虑。
会议认为,嫩江防火失利的八大原因,其中有70%的火灾与林农矛盾有关,农民烧桔杆和烧荒开地和野外作业是火灾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嫩江林区的种地点有800多个,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山坡上,林地间和沟塘里,这种林间地、斑秃疮现象,大部分是再造黑龙江后逐年开垦的。有的土地合同一签就是20年30年,这些土地大部分是外来大户承包,土地的利润,承包费的诱惑和当地林业官员千丝万缕的关系,造成土地年年清,年年清不了,退耕还林成了一纸空文。
林间地造成的森林岛屿化,破坏了本以脆弱的森林生态,造成嫩江地区年年干旱,今年春夏持续干旱达2个多月,据当地老人讲,今年的干旱是他有生以来遭遇到的最严重的干旱,林地旱得冒了烟,粘火就着。
北部山区防火前线指挥部指挥岳强对记者说,今秋的火灾大部分是火灾后就潜伏下来的地下火,地下火像细菌一样,一遇合适的机会就复发了。仅10月8日接到17处火警。
持续的干旱和多年的森防使森林的载物量过高,森林植被和腐植物越积越多,森林就像一个悬在林区的火药桶,一有风吹草动,便明火成灾。
专家认为,森林自然火灾符合自然规律,外国很少有打火一说,一般都自生自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火过后,不但有利于森林生态,也有利于防火。过去的计划烧除,是符合自然规律的,2003年之后,现在有了卫星监控,我省不让计划烧除了,防火唯一的功能成了布控和救火,谁着火处分谁,这种堵而不疏的作法早晚得憋出大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