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最近,体验了一款互联网汽车荣威350和它的操作系统。作为一款打着互联网概念的汽车,有两个产品痛点印象深刻:一个是内置3G模块,可以在车里实现WIFI上网;一个强悍的语音功能。
现在,在特斯拉效应下,互联网正在对汽车行业产生巨大冲击。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世界,有两股势力,一股是以汽车业的视角看互联网,就像荣威350;一股是像特斯拉这种,完全是以互联网的视角看汽车业。
现在买手机,你会为了一个操作系统买一款手机,你会为一个操作系统买一辆车吗?未来是很有可能的。
上汽荣威在猛推一个汽车操作系统inkaNet3.0,有一些用户体验特点,操作界面快、语音指令判断、快一键呼叫客服下发导航点快。最重要的是,一个转变正在发生,汽车这样的纯硬汉公司也开始拼“吃软饭”了。
跟inkaNet的设计师、产品经理聊了聊,有个小颠覆值得关注,甚至是反传统的汽车制造的:
1、打破了传统汽车的开发周期和开发规则。
传统的汽车,上市以后六个月,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整个项目组就转向设计其他车了,这个车后续维护的就是制造和销售、售后团队了。但荣威350这款车,虽然已经销售几年了,但是对三五年的消费者一直在追踪,对他们反馈问题不停在解决。特别是软件,一年两次的升级。
传统做一款车,从用户调研,到设计开发,一般需要两年时间,再设计制造需要三年,一般需要五年时间。如果是外资,要转到中国,还需要再增加两年,需要七年时间。你想,7年时间,乔布斯估计都很难预测到用户需要什么。
2、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互联网汽车,用户是一个很重要的能量。一跨汽车系统的升级,很多产品点都是来自于车主的吐槽。比如,减掉了很多应用,很多人平常不用,流量伤害很大,就给去掉了。原来都是调研公司在做调研,现在都是靠用户反馈。
3、借鉴互联网的产品模式。
那就是用户驱动,产品驱动。传统汽车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经销商如何卖车,原来经销商卖车很容易,就是把厂商生产出来的车直接售卖,用户能对比到的就是发动机和变速箱。但是性能这种东西,没有人能够明显感觉出来。所以,传统汽车的销售,不是站在用户角度,而是站在汽车厂商生产制造的角度,我能做出什么车,你就卖什么车。
但到inkanet这系统过后,这个世界被颠覆掉了,如果你做的体验不好,用户能感受得到,可能这个车用户不一定会试驾,但是车载系统他一定会体验。新一代的汽车消费者,主要是80后、90后的新兴消费群体,他们更重视软件和用户体验。
这方面,inkanet和特斯拉有点相像,就是它的系统不是死的,是活的,是可以在线升级的。而传统汽车所有的软件更新都是要回4S店的。
这三个词,听起来很熟悉,对,这就是互联网的玩法。一切都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