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快速品牌研究 |
昨天,上海一财、CNBC“头脑风暴”录的节目主题是:Google本土化。除了李开复,几位分析员有中欧副院长张维炯、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西门子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孟凡辰、经济观察报总编刘坚,我和东方财富网总经理其实是嘉宾评论员。
Google本土化这个话题并不新鲜,制作方的意思估计是想换个形式风暴出一些新鲜观点出来。事实上,那些创新型公司都会遭遇到“中国黑洞”,比如雅虎、EBAY等,本土化是所谓的潜规则、“法律边缘”的商机等吗?大家也激烈了论战了一番。这次头脑风暴,李开复遭受到了来自管理、企业、评论界的拷问,现场反映尚可,我却感觉不够过瘾,有些东西没弄透。这是现场轮战的一些观点:
1、由于李开复多次提到技术的重要性,让现场很多对GOOGLE
似乎不太了解的人以为GOOGLE只重技术不重市场,在这上面花费了不少口舌,可见GOOGLE中国仍要强调它对“顾客体验”的理解。
2、对谷歌的争论再次响起。谷歌的确没有达到“信达雅”的最高水准,它不是最完美的,却是合适的。我觉得,关键是背后的错位,即GOOGLE没有把美国式性感转变为中国式性感。
3、面对GOOGLE的产品创新难题,李开复的回答是六个月后见真章。
4、洋枪派和土炮派。吕本富把企业家分为两派,洋枪派和土炮派,洋枪派很精准,却打不到鸟,土炮派老能打到鸟,却不知道怎么打下来的。这两种类型需要一个结合。
5、主持人问:GOOGLE中国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李开复在纸板上写了三条:1、顾客体验(记不清了,大概是这个意思);2、高低端用户的协调;3、“法律边缘”的商机。
6、本土化是否一个伪命题。很多人都会把中国企业的“本土化”解读为潜规则、法律边缘的商机、灵活变通等,但这是否是本土化的全部,和吕本富、刘坚聊起这个话题,都认为值得商榷,因为中国企业的很多所谓“本土化”策略并不是基业长青之道。
7、态度决定一切,GOOGLE中国需要树立谦卑的态度,向用户谦卑,这事实上也是GOOGLE的成功之道,关键是能否把这种对用户的谦卑移植到中国。
前一篇:品牌的传统再一次被颠覆
后一篇:向鬼谷子学习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