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在复兴门地铁,看到POLO劲情、劲取的广告,很抢眼,还有点怪,后来想了想:POLO不是到地铁来PK地铁了吗,比如,“有人闷在地下室等地铁,有人开着POLO劲取,走自己想走的路。”估计,地铁公司的广告审查也没看出来。
没想到POLO的广告事件后来引起轩然大波,引发网络的狂热讨论,并被冠以“POLO广告门”。但是,我认为,单从品牌营销角度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病毒营销。现在,汽车业已经成为IT业之外第二大擅长病毒营销的行业,POLO这次PK地铁的行为,虽然引发争议,但是并没有太负面的品牌印象,在POLO相对年轻的目标客户眼里,这一事件甚至被称为有趣,最关键的是,POLO借此小成本获得了大的传播效果,没有脱离自己的品牌定位:都市主义、时尚等。
病毒营销就是要创意大胆,剑走偏锋,但是不能盲目,一定要考虑到目标客户的接受度。
病毒营销就是要制造冲突,POLO
PK地铁已制造了一轮冲突,现在,POLO已经把旧版广告换掉了,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因为冲突已经制造出来。而新的一轮冲突仍在继续,不少网民制作了精良的平面广告,来反击POLO对地铁的PK。这种冲突比较有趣、好玩,可以作为病毒营销的例子。收集了一组POLO与反POLO的广告:
攻击地铁的软肋:末班时间。
POLO在吸引地铁族,还是在攻击地铁族?
再次强调地铁的弊病:挤。
网民对POLO广告的反击,这种恶搞,贵在做工精良,有人说这是上海大众自己制作的广告,如果真是如此,其病毒营销功力可以再上一层。
开车之伤:拥堵的交通。
形象之伤:二奶车?
时间的难题。
高油价问题。
前一篇:巴菲特的一堂品牌课:快就是慢
后一篇:如何让科技性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