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心情日记14:爸爸老了
中午完成拍摄任务从厦门赶回福州,6点多时临近福州地界,便开始考虑晚饭在哪里解决,给LP挂电话得知有朋友从外地来要招待,于是很自然地拨通了爸妈家里的电话。电话响过两声自然就会有人接,一定是爸爸接的,因为现在侄女瞳瞳已经上学了,也已搬回哥哥家了,没人和爸爸“竞争”了。想起前两年家里一老一小抢着接电话的情景实在是可乐。爸爸自10前退休,结束了忙碌的记者生涯开始待在家里,于是一点声响都会令他相当的激动,而家里能发出声响的大概只有闹钟,门铃和电话铃声了,我想他这种反映应该是一种“不甘寂寞”的举动吧,让他觉得和外界仍然保持着联系,他的作用还能有发挥的空间,因此接电话的积极性相当高,呵呵,而5.6岁大的瞳瞳刚学会挂电话,听电话,有限的词汇也很愿意去表达同时也时刻想念着她妈妈的温暖,于是电话铃声一响就常常出现打电话人几乎同时听到一苍老一稚嫩的两道声音回应,因为家里的每个房间里都装了分机的。
而现在自从哥哥也搬出去之后,白天妈妈也继续在外坐堂行医,而且大家都用上了手机,小灵通,家里的电话就越来越少了,而我们挂回家的电话基本上都是关于是否回家用餐的预定电话,以往爸爸一接我的电话就知道我了,而这几个月来我发现我说了好几句之后,他还问我是谁,今天还是这样,前几次自己没在意,可近来这越来越明显得变化让坐在车上的我心里隐隐作痛,心想爸爸老了,在不知不觉中他一点一点变老了,想想就挺难受的。
回到家里,爸爸照例问我这次的采访任务什么什么,都有哪些人等等,我照例回答了一遍,即使前几天我走之前已经告诉他了。餐桌上的沟通依旧很融洽也很随意,我会把一些见闻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他们,往往妈妈在听,而爸爸会很直观地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表他的见解和看法,然后给我一些“浓缩人生精华”的劝诫,如:“不要只满足于拍摄,一个记者最基本的能力是会写,会思考”,“不要有侥幸心里,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事业”等等等等,以前听了觉得很烦,认为他总是在刻板地说教,可现在慢慢我开始听进了,开始思考了,认同开始多了,也许我的成长成熟就恰恰在爸爸慢慢变老的过程中。
回到自己的宿舍在给兰花浇水的时候,惊喜地发现那盆前年春节从旗山带下来的兰花冒出了花蕊,而在出差前我还以为只是又发一支叶片而已。就在那次全家出游旗山的途中,我开始感觉爸爸老了。原先的他真是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红光满面的,多次前往原始森林探险,当地的年轻人都跟不上他的步伐,95年在他快60岁的时候我还和他一同爬上了永定的最高峰-茫荡洋,他就是全身背着照相器材第一个登顶的。而这次旗山之行,在他最后爬上天梯之后,我看到他的脸上是苍白的,虽然一个近70岁的老人爬上这么陡的峭壁已经是很强了,但我就是感到一种莫名的伤感,在此之前爸爸一直给我的印象就是体内充沛,充满激情和斗志。
不着边际地在这里扑捉着这些记忆,心中一直充满着淡淡的忧伤,我知道其实我应该要感到幸福的,看看周围身边许多同学好友的父亲都已在多年前就离世了,而自己的老爸还能继续给我“上课”,他也还在踌躇满志地继续向他自己设定的目标迈进,至今他还有很多“理想”,比如要学电脑打字,制作网页,出书等等等等好多好多。以前我们总觉得他不切实际的想法太多,一个老人的晚年生活不应该如此,而应该清闲一些,像其它老人一样去公园,去跳舞,去散步。
前几天我看电视时看了一则保险的广告,大意是老人是家人的负担还是支撑,我很幸运的知道他们是后者,我想今后我们子女没有理由不去善待他们,毕竟自己将来也会老,至于有着诸多“目标”尚未实现的爸爸就由他吧,毕竟在充实中他能
快乐也会给我们带来快乐,而快乐就是抚平岁月年轮最好的药剂。
在感伤与快乐的回忆中中写下这篇爸爸心情日记,我想以后有机会把这些日记打印出来,保存下来,将来等自己的孩子大了给他看看,相信他也会和我一样在不同的年纪有不同的感受的,感受他的爸爸以及爸爸的爸爸曾经的生活状态,应该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生命大凡如此,承前启后,生生不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