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斯文赫定的《马仲英逃亡记》

标签:
马仲英逃亡记陈宗器龚继成尤寅照呈铁道部绥新公路察堪 |
看了《马仲英逃亡记》的前几页,就急着寻找《游移的湖》。《丝绸之路》《马仲英逃亡记》《游移的湖》这是斯文赫定据1933年到1935年日记整理成文的三部曲。
《丝绸之路》里,记载了从北京出发,经额济纳到哈密,结束罗布泊考查后到乌鲁木齐,再经甘肃抵达终点西安。其中哈密到库尔勒、以及罗布泊考察的细节没有叙述。
其中缺失的从哈密到库尔勒,以及出发罗布泊前的内容,都在《马仲英逃亡记》中。在这本书里,详细记录了在哈密遇到马仲英军队,抵达吐鲁番,要求到达正被围攻的乌鲁木齐未果,经干沟和喀拉沙尔(焉耆)到库尔勒,被败退的马仲英部队监禁,车辆和司机被挟裹着往西去库车,斯文赫定本人及大部分考查队员监禁在库尔勒,一天后北军(盛世才)进驻库尔勒,继续监禁调查考察队,调用汽车,以及被马仲英挟裹的汽车和司机最终神奇般团聚库尔勒,且最后被盛世才安排去罗布泊考察(能脱离战场,且斯文赫定一直想再去罗布泊,盛的安排给了考察队极大的惊喜)过程和细节。
而《游移的湖》应该就是补充完整考察队进出罗布泊考察的内容了。
《马仲英逃亡记》除了一贯的风土人情,地理交通,山河气象外,对“盛马大战”有第一手的记录。战争造成的惨况,更是贯穿于始终。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的斯文赫定已经快七十岁了,从他的行为和文字中,可以看到这个老人是那么的睿智,容忍,镇定,洞察人性。
文中对三个中国团员有很多的描述。
陈宗器,地磁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当时尚未出名,他与斯文赫定的关系很好,参与过第一次考察团。斯文赫定向国民政府要求他参与到第二次的考察,后来斯文赫定资助他去了德国留学。为纪念斯文赫定,他的儿子就命名为陈斯文。
龚继成,滇缅交通史上的民族英雄。绥新公路查勘队两个工程师之一,和陈宗器,尤寅照一起完成了《绥新勘路报告》。早在三十年代在杭江铁路任职时,他就协助茅以升(亦是龚继成在唐山交大求学时期的老师)在钱塘江大桥建设中出力甚多。1935年,在陇海铁路局任上时,他第一次采用航空测量与地面测量结合的选线法勘测了宝成铁路;他还设计制成了高压水力喷射器,处理卵石河床,解决了技术难关,成功在渭河上兴建一座全长400余米10孔下承式钢板桥梁。抗战时期他还昆明北平研究院严济慈及五一兵工厂协助下、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经纬仪,解决了大后方缺乏测量仪器的困难,获交通部金质奖章。
抗战爆发后,龚继成先生将其工程全部地展现与贡献于抗战的多项重要工程中,特别是在资源少、环境恶劣、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他主持修建的滇缅公路、滇缅铁路、中印油管、呈贡机场等成功地维系了大后方的交通大动脉,屡次获得表彰。罗斯福总统曾称赞他是“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1945年,被追授“中国工程师荣誉奖章”。
尤寅照,南宋四大诗人尤袤(与陆游,杨万里齐名)后人,关于他的记录不多。但是他家族的记录就很多,父亲尤桐是无锡著名的文人,在交通部工作。大哥尤乙照曾担任汪伪南京政府的交通部次长,尤乙照的女婿是著名的作家、剧作家、翻译家李健吾(婚礼的主婚人是周作人),儿子尤炳圻即(尤寅照侄子)是著名日本文学专家、翻译家;三弟尤巽照是水力工程师。四弟尤箕照抗战胜利后任武汉电信局局长,他的女儿(也就是尤寅照的侄女)尤嘉,是六十年代著名的演员。
尤寅照抗日胜利后去了香港经商。女儿唐尤淑圻是香港著名商人,太平绅士,尤寅照的外孙更加有名,是香港前政务司长唐英年。在一张五十年代的照片里,看到了尤老先生西服革履,儒雅温和的坐着沙发上,不像三十年在戈壁与陈宗器、龚继成合照时的风霜和憔悴。想来尤老先生在香港的晚年应该是顺心如意的。
(从左到右依次为:尤寅照,陈宗器,龚继成)
网上找PDF下载的时候,发现斯文赫定有本书,名字是《亚洲腹地探险八年》。记载从1927年到1935年这八年的探险考查,第一部分就是1927年三百头骆驼组成的驼队考察新疆,第二部分就是1933年《丝绸之路》《马仲英逃亡记》《游移的湖》的集合。回头得好好找找这本书。
网上找到了《绥新勘察报告》,竖版繁体文,全名应该为《呈铁道部绥新公路察堪队工作报告书》。看跋文是四弟尤箕照归档入《锡山尤氏丛刊》中,里面还有尤乙照在1935年为此报告文写的跋。
报告中详细的记录了一路的勘察情况,文字和谢彬的《新疆游记》颇象,对于一路的自然社会都有所记录,在具体的自然地貌气候等方面自然要详细很多。勘察报告中,还附有大量详细的图表,这些图表才是报告的核心,只是这些图表估计已经佚失在历史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