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苗族来历的传说

(2023-03-21 15:44:37)
标签:

苗族的传奇

旅游

分类: 游记

关于苗族来历的传说

关于苗族的由来,史书记载不详,苗族也没有自己系统的文字叙述。但他们坚定地认为,自己是蚩尤的后代,五千多年前居住中原一带,与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三足鼎立。不知是那一年,黄帝和炎帝结盟,把他们这个蚩尤部落打败了,他们慌不择路,一支跑到云南、一支跑到贵州,最大的一支跑到了湘西。他们的这段悲壮历史,没有文献记载,除了代代口口相传,更是反映在传统的服饰上,也就是说,在他们的装束上,不仅有故事,更有历史,这在众多民族中可谓独树一帜。

今天我就从苗族的装束说起。苗族女装上衣大多刺绣着牡丹花,这是彰显他们原本来自盛开牡丹花的中原地域。女装袖头装饰两块黑布,象征着逃亡时期的苦难生活。女装上面的彩凤,代表着她曾是母系社会女性……所以说,苗族的历史是绣在服饰上的。苗族崇尚银器,他们认为,银子可以驱邪化毒,也便于携带。几乎所有的苗族妇女,当他们穿着民族服装时,都从头到腰,都镶挂着各种银饰品。我们的导游阿朵手腕上就带着四支银镯,分别是丈夫、婆婆、母亲送的,寓意是“守着幸福”。女儿出嫁时,最为抢眼的就是看女方给男方多少银子陪嫁,家庭不富足的,一般拿出三斤三两,富足的一般拿出九斤九两。阿朵自豪地说,我我出嫁时,母亲用三斤三两白银,给我打造了一支银壶,取意谐音“迎富”。现在家中烧水都是用这支银壶,而且可以代代相传。苗族中银匠很多,他们对银器的制作十分考究,也十分精细,包括银子的冶炼技术,几乎每个银匠都有自己的传承技艺,这种手艺已经申遗。在苗寨行走时,当从某家门里传出“丁丁当当”的敲打声,这家一定是银匠。苗族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比较有名的是农历三月三的女儿节。未出嫁的女孩会在这天身着民族盛装,在广场载歌载舞。若想辨别这些女孩家的经济情况,就看谁家的女孩身上挂的银器多。男孩也在这天盛装打扮,当看好自己心仪的女孩,便上前踩女孩脚一下,女孩若是相中了男孩,便回踩一下,然后两人开始相处。一般的情况是,男孩必须先到女方家试婚,给女方家干三年活,女方家父母满意了,才允许女儿与其正式结婚。苗族年轻人结婚大多很早,十六、七岁就开始谈婚论嫁,待到二十多岁都有两个孩子了。苗族的婚丧嫁娶很独特,女孩出嫁时,比谁最能哭,即哭嫁。有的女孩竟能连哭三天,以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不舍得离开父母。关于苗族新娘哭嫁,我不陌生。早在九十年代初期,我中戏的侗族同学杨正兴,他出生在湘西,对苗族的哭嫁十分熟悉, 创作过一部小戏《哭嫁》发表在“剧本”月刊,该戏就是反映的苗族新娘的哭嫁,我仅仅提了一点修改意见,他竟然把我的名字也署在编剧之列,这让我汗颜。哭嫁的形式不像我们想象的哭哭凄凄,而是用说唱的形式陈述父母养育她的艰辛。本来是大喜之日,他们却悲悲切切,而举办丧事时,苗族反而敲锣打鼓,喜气洋洋,这与我们汉族截然相反。

在苗族中,有个名字家喻户晓,那就是宋祖英。我去过她生活过的寨子,在有的家庭,她的大幅照片是跟毛伟人并排悬挂。据说,宋祖英为寨子小学捐献了很多财物,苗族以她为豪。一周的湘西体验,让我对这片热土深为折服,苗族人独特的风土人情,诡异的巫傩文化,以及奇伟的风光,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希望通过我的粗浅介绍,大家能关注湘西,走近湘西……

关于苗族来历的传说

关于苗族来历的传说

关于苗族来历的传说

关于苗族来历的传说

关于苗族来历的传说

关于苗族来历的传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