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式伪善:给旅游戴上慈善的帽子
吴淑平/文
李敖在说到“三毛式伪善”和“金庸式伪善”时,一针见血,不仅令读者心服口服,也让三毛和金庸突然哑口无言。
什么是“三毛式伪善”呢?三毛的黄沙里有所谓“燃烧是我不灭的爱”,她跟李敖说:我去非洲沙漠,是要帮助那些黄沙中的黑人,他们要我的帮助。三毛是基督徒,她佩服去非洲的史怀哲,所以,她也去非洲了。李敖说:“你说你帮助黄沙中的黑人,你为什么不帮助黑暗中的黄人?你自己的同胞,理当需要你的帮助啊!舍近而求远,去亲而就疏,这可有点不对劲吧?并且,史怀哲又帮助黑人,又在加那利群岛留下别墅和‘外汇存款’,你怎么解释你的财产呢?”
三毛听了李敖的话,有点窘,答复不出来。
这就是“三毛式伪善”。
其实,社会上类似的“三毛式伪善”很多,在深圳就经常看到,这种伪善很持久,而且堂而皇之,比“三毛式伪善”更响亮,我把它叫做“深圳式伪善”。目前这种伪善还在继续蔓延。
这几年,在深圳民间,逐渐形成了一股舍近求远的“帮困”伪善潮流,利用公款或向群众聚资,不远千里去贵州和更偏远的地区“帮困”,经常是车对一大排,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有谁想过:单单这些车旅费就可以帮助多少孩子读书?更不要谈其中的腐败了。
还有,深圳许多穷人的孩子也读不起书,深圳的非户籍人口的学生好多还很无奈(据我所了解,单单红岭小学就有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没有深圳户口而哭着回老家),为什么很少人去帮呢?这不是跟三毛一样吗,不在台湾帮穷人,却称要跑非洲帮穷人,实在是醉翁之意。
你不得不承认,深圳是一个浮躁的城市,什么都想在全国争先进。而贵州是一个自大的省份,什么都想在全国争第一,即使有的第一没有任何意义,他们也要争。古夜郎国就在贵州,也许是“夜郎自大”的遗传。这两个地区一搭配,可谓好戏连台,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两地的“慈善”新闻,而百姓不仅要问,扶贫队伍那么壮大,扶贫难道不要计算成本吗?成本由谁买单?
昨天在电视上还看到另一种深圳式伪善:有一部分人,经常组织到西部偏远的地方去植树,修公路,非常伪善(也许他们不敢承认)。我不禁想问:深圳很多地方还需要绿化,深圳关外的环境和治安还那么需要帮助,为什么你生活在深圳,却一定要舍近求远去做善事?难道深圳是一个不需要慈善的城市吗?
不要给旅游戴上一个冠冕堂皇的帽子。不要以为你披上一件风衣,观众就以为你是英雄。最多是个蹩脚的演员。
吴淑平近期原创话题或文章:
疯狂忽悠:厉以宁称中国不存在贫富分化
三个深圳女子的思维与命运
朱军不是圣人,有错才正常
徐静蕾应该走自己的路,不必学杨澜
当代文人的三个通病
寻找10年前那个帮我投币的女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