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淑平:文学早就应该走下神坛

(2006-10-28 11:50:26)
分类: 个性观点:我乃性情中人
文学早就应该走下神坛
 
       今天看到新浪博客上很多人在讨论“文学是否死了”,这个问题我去年已经谈过。其实,文学的“死”,是一种蜕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失。而是指其江湖地位的基本消失,是指其已经或应该走下神坛。
       2005年,我在接受几家媒体采访时,就已经肯定地表明了这个观点。文学必须是大众的文学,它不是学术研究作品,也不是神秘得只有少数人才能读能写的东西。
       刚才在百度搜索到去年媒体报道的这篇文章,也许对“文学是否该死”是一个回答,仅供参考:

     据QQ读书报道 继6月18日在深圳购书中心同时签售三部作品,创下该中心签售之最的记录后,吴淑平7月16日又在山姆会员店签售,也创下了山姆历来签售之最。
     这位一直不被“官方文学”重视的民间作家,为何有如此多的“粉丝”?这个外貌普通、性格内向,不喜欢应酬的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两栖作家”,为何如此高产?记者昨日就读者关注的问题现场采访了他。  
  
努力让文学走下神坛  
  
     问:传统文人都不屑于把作品放进商场,你不仅让作品进入商场热销,还亲自在商场内签售?    
     吴淑平:文学不能脱离群众,离开了生活底层的百姓,文学就是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曾经,文学被作为高高在上的精神产品,甚至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产生了空洞、虚伪或口号化的文学,严重脱离了老百姓。在网络文学产生后,由于其发表的自由,文学正在兴起一场革命,文学的真正自由化已经到来,文学不可能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 
     我走进商场签售作品,就是认为,在市场经济时代,文学本身就应该是一种独特的商品,我要努力让文学走下"神坛"。  
  
你的作品卖点在哪里?   
  
     问:任何一种商品,包括文学作品,其在市场上热售,总是有其受人认同的卖点,那么,你几部作品的卖点在哪里?    
     吴淑平:很惭愧,其实我的作品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卖点。如果一定要我找出"卖点",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一直坚持人性化写作的理念。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卖点"吧? 
     我主要创作长篇小说和纪实文学,不管什么文学体裁,我从不刻意表现那种很虚无飘渺的思想,我会尊重社会现实,尊重读者眼睛看到的一切真实。我的纪实文学主要是情感题材的作品,对个人感情问题,我历来不主张传统的"夹叙夹议"的写法,不主张帮人指指点点,不主张不懂装懂、到处批评别人的做法,我一定要人性化地、真实地写出人们的真实经历。 
     人性的优点和弱点,往往在一段经历里就可以体现出来,读者可以自己去揣摩,任何指责都是一种错误。
  
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作品   
  
     问:你最喜欢自己哪部作品,对读者来说,你建议他们最应该去看你哪部作品? 
     吴淑平:我的作品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不管男女,无论大小,我都一样喜欢,分不出哪部是"最喜欢",我都一样疼爱并会用终身去呵护他们。 
     对读者来说,我当然希望我的作品他们都去看(笑),但他们如果自己有所偏爱、有所喜欢,我也一样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每个人的选择和看法,自有他们的道理。不管他们对我的作品是赞扬还是批评,也有他们自己的道理。  
  
崇拜读者而不崇拜批评论家   
  
     问:发现你每部作品都会有网友或评论家的争论,你喜欢网上的评论还是书评家的评论?    
     吴淑平:网上的评论虽然不是都赞扬我的,有不少是批评我作品部分缺点的,但我很乐意接受,我很尊重并欢迎读者的批评,是他们的批评,在指导着我的写作,从某种意义来说,我崇拜普通读者,而不崇拜什么评论家。这不是说我看不起评论家,而是评论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已经逐渐堕落成歌功颂德的"思想"载体,已经在脱离百姓和真实的人性,已经把评论文字变得含糊不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