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看到一则新闻:深圳宝安房价2月份平均下降2%。但对此读者却不相信,市民一直叫喊房价高涨不停,认为这一年来根本没有跌过。
下午,又看到一则新闻:官方统计显示,深圳的常住人口有800多万人。但民间早在2004年就流传深圳的常住人口有1000万人。这一年多来,深圳的居住人口有增无减。
为什么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有时与百姓的看法不一致呢?
这里面有很多秘密。先拿房价的事来说吧:
政府为抑制房价高涨,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操作起来很困难,可行性比较低,所以才会出现越控制房价越涨的现象。
有知情人士透露,政府规定二手房买卖中,超过原价部分必须收20%的营业税,但实际操作中,很多人为了避税,买卖双方把实际价格与合同价区别开来,合同价一般都保持原价,而实际买卖的价格肯定高于合同价。这样,就出现官方统计出来的结果与百姓的反映不一致的问题,官方按数字说话,确实是房价下降了,但实际买卖中,房价确实一直猛涨。
看来,有必要在出台政策前,考虑一下实际操作的问题。即便当时考虑不周,现在改进,也总比保持这样的现状好。
关于常住人口的问题,这里有个例子,也许可以看出点原因:
2003年,沃尔玛布吉店即将开张的时候,派出专门工作人员,在全镇进行人口数量摸底,摸底的结果是,布吉有100万人。而当时官方公布的数字是50万人。这个数字未免也相差太大了。究竟相信谁的统计结果呢?
当然,我相信双方都不可能是故意乱统计的,但问题出在哪呢?我看,每个人心中自有一个统计数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