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门之我来挑刺
(2010-07-15 10:21:10)
标签:
留学博士后博士学位技术专利唐骏美国杂谈 |
分类: 一顿暴揍 |
最近唐骏造假门闹得沸沸扬扬,国内媒体来信请我写点想法(可文章刚寄出去,就有了各平媒收到不许再炒作此事的政策通知的消息,看来文章要黄了)。方舟子对唐骏的质疑主要来源于他的自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为了公平与公正的评价这件事,我花了一点时间看了这本书在新浪的电子版,主要看的是唐骏在美国留学工作的章节,因为这段是我有把握评价的,其他在日本和国内的经历,我只能从常识出发去分辨真假。疑点如下:
1.
这点是方舟子首先注意到的,唐骏一个搞计算机的人,居然到了1994年才开始使用电子邮件,互联网至少在1992年就在美国高校广泛使用了。在正规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人,绝对不可能从来没有用过电子邮件。
2.
书中提到唐骏在最后一年放弃了日本的博士学位,如果仅仅是因为导师的一句批评,这有点不可思议。国外留学有多么困难,相信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这么随便就放弃了?必有隐情。他也写到和导师的争执是因为他的一个新课题选的不好,这也有点奇怪:博士都是一个课题钻研很久的,除非他是指的新找的研究方向,否则岂有最后一年才来开新的课题之理?
3.
这点最起码也是做虚假广告和偷税漏税,唐骏没有律师资格,也没有聘请律师(他说到这所里就他一个“律师”),他不可能堂而皇之的代理别人的case。当然,代人填移民申请表不犯法,可这能称做律师事务所?太扯了吧……他后来提到为了争取中国演员来美表演签证给议员写信,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举动,许多人都曾这么做。
4.
我在这个博客上反复提到:“博士后”(post-doc)并非学位,更不是一个比博士更高的学位,只是一个研究员职位的名称,通常为刚毕业还未找到教职的博士或者交换学者而设。这个职位既然叫做“博士后”,意即从事者必须拥有博士学位。提供博士后职位的都是优秀的研究机构,更别说万里挑一的Cal Tech了,对于博士后的招聘之严格不亚于教职招聘。唐骏没有正规大学的博士学位,如何获得博士后职位呢?而他没有博士后,也就是在美国没有合法工作,不可能获得签证,更不可能开公司……
5.
唐骏对于自己的语言能力非常得意,他写到自己的日语在半年内就说的没有口音了,也写到自己在微软的电子邮件一开始写得不好,也是半年内便学会了写得简短有力,用词精准。他真应该开班授课了,我要拜他为师:俺愚笨,写英文邮件差不多十年了,现在写公文邮件还得反复检查怕用词不当产生歧义。
6.
唐骏在CCTV的访谈里也提到,他的确不拥有大头贴和卡拉OK机的技术专利,但他认为核心技术就是他开发的,因此应该算他的。这挺强词夺理的,众所周知,申请专利耗时耗力,在美国每年还得交一大笔专利费用。因此,唐骏只能说他参与了这些技术的发明,而不是拥有其专利。
7.
书中多次提到唐骏与盖茨的对话,其中一段是盖茨问他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发短信而美国人不爱发。偶滴神,盖茨这话啥时候问的?肯定是在盖茨自己的孩子没有手机之前吧,因为美国孩子爱发短信绝对不亚于中国人。
8.
唐骏提到唯一在加州理工的经历就是在他们开放的机房用电脑,可是学校的电脑都是需要学生的密码才可以登陆使用的,难道唐骏说的是学校图书馆?
写这个文章并没有“墙倒众人推”的意思,我其实和方舟子的本意一样:科普。将来能少些人利用他人的无知行骗,更少些人受骗。平心而论,唐骏的自传里的确提到了一些有价值的职场经验,比如他说不要越级沟通,不要对其他部门的管理指手划脚,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要提出解决方案,规范的管理流程等,我都很认同。对于想进入美企工作的人来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自我吹嘘是这类书的通病。我觉得市面上的“成功学”书籍,判断作者是否骗人的基本标准就是看这个人在自己的本行是不是仍然成功。如果一名商人,花很多时间做教授的工作(演讲出书),那么就很值得怀疑了。美国写自传吹嘘自己的成功经验的人也不少,但他们多半是退休后的商人。一个打工的如此高调,他老板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