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多不压身
(2010-07-08 10:18:48)
标签:
吉他跳舞方言字帖粤语广州杂谈 |
分类: 网上会客厅 |
前几日说到参加学生的婚礼,吃完饭傻眼了:最后的宾主同欢是跳舞,可俺“有两条左腿”(英语里自嘲不会跳舞的俗话),呵呵,只好胡乱蹦一曲便赶紧逃离。回程中我感叹:大学四年,交谊舞培训在校园里司空见惯,俺却一直没兴趣学,还言之凿凿说啥要以学习为重,究其原因是怕羞,不好意思呢。现在来后悔虽还不晚,可更没时间学了。
其实小时候该学却没有学到的东西,怎止跳舞这一样呢!首先就是书法。小学时学过一点,写得还不错,可不久就丢荒了,再没练过。前几年我父亲还专门给我带来了几本字帖,因为我觉得练字相当的修心养性,是让自己在每晚工作以后放松的好办法,可如今我仍然是每晚在电脑前坐到11点,字还是没练下去。后来就是大学时人人都学一番的吉他。我第一次现场听到吉他演奏的时候,真是惊闻天籁,从来不知道原来录音和现场演奏可以有这么大的差异。于是便也抱起了吉他,练了几天发现手指尖肿得发紫,这样下去怕握不了画笔,于是几百元的吉他便束之高阁了。其实说到底还是没恒心,怕吃苦罢。
说到语言,更是学得越多越早越好。我的父母都不是广州本地人,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融入广州社会,坚持在家说粤语,而且把十岁的我们送去了英语速成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各自的方言,我却没有用心去学。那时怎么想到多学一种语言,就给自己多开一扇机会之门啊。特别是美国唐人街上南方的几种方言极其盛行,幸好我还能说粤语,如果碰到台山、潮汕来的老华侨,就只能傻笑了。
其他杂七杂八的手艺,如女红等,更是仅学了点皮毛,踏缝纫机只能拉出一条歪歪扭扭的线。我吃惊的发现,我们这辈被宠坏了,甚至有人连纽扣也不会缝,或者连自行车也不会骑。固然所谓的陶冶性情,属于“吃饱了撑的”,不是一般人能消费的起的。然而国人多实用主义者,凡是无利于升学发财的事情,肯花功夫的不多。特别是如今孩子学习负担重,有点象戴上眼罩的拉车马儿,只懂得盯着考题了。可我总想起中学时的一位同学,自幼习钢琴,高中就在五星级酒店演奏,挣零花钱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多么希望我有那样的先见之明,多“不务正业”一点。我也经常想起读博士期间遇到的在酒吧里自弹自唱的那群巴西朋友,他们是真正的享受音乐、享受创造音乐,而不是把乐器当成一种扬名立万的工具。